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如何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

編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 金色博士音樂生活創意中心總監 馮瓊慧
【大標】音樂胎教
  從醫學的角度觀察胎兒的發展,胎兒約在第16週已經有觸覺與味覺,到第18週的胎兒會有視覺與聽覺,胎兒對於聲音初步的感受就是母親心跳有節奏的韻律,進入第30週後,胎兒就會有記憶,所以胎兒在母親子宮中可能已經開始發展、觀看、傾聽、感覺...等等感官。
  所謂的音樂胎教,指得是從媽媽懷孕開始,即可以使用音樂安撫媽媽本身的情緒,同時也藉由音樂安撫腹中的寶寶,與寶寶進行溝通,金色博士音樂生活創意中心總監馮瓊慧建議,在懷孕的這個階段,為了讓準媽媽能有安撫情緒的舒緩,準媽媽儘量減少聆聽點狀式的打擊式音樂,例如,利用鼓聲來演奏的音樂;最好選用共鳴聲波頻較低緩樂器所演奏的音樂最佳,例如,利用長笛、大提琴所演奏的音樂,或是人聲所演唱的音樂,因為人體對這類的音樂,最容易產生共振,這樣的音樂,也最容易讓準媽媽達到身心的放鬆。
  那麼,流行音樂適不適合做為胎教音樂呢?馮瓊慧總監表示,過於刺激的流行音樂,會加速心跳,使胎動增強,西班牙的科學家更發現胎兒對音樂也有好惡,儘管他們還在媽媽的腹中,他們就很排斥重金屬搖滾樂了。如果媽媽真的很喜歡流行音樂,建議選擇創作型的歌曲,例如,雷光夏的創作,或是歌詞意義充滿正面意義的歌曲。


【中標】爸爸聲音低 寶寶感受更直接
爸爸媽媽的聲音是寶寶天生的安撫器。馮瓊慧總監鼓勵爸爸更應該多參與,因為爸爸的聲音比媽媽的聲音低約5~8度,對於音頻的共振波長也比媽媽來得長,共鳴的聲波也比媽媽的聲波長,所以,當寶寶在子宮中,爸爸的聲音對他來說其實是更直接而強烈的。

【大標】音樂教養 各階段大不同!
【中標】0~4個月
【小標】線形性的音樂
   這個階段寶寶從母體離開,正進入感官不斷被刺激的階段,這時候的寶寶也是最需要輔助的,爸爸媽媽要多觀察寶寶的各類反應,盡量協助寶寶適應與認識這個新的世界。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很喜歡聆聽線形性的聲音,從聽覺得角度來看,線形性的樂音通常屬於較冗長的音樂,可以讓寶寶有回到子宮環境的安全感,例如,利用大提琴所演奏的音樂,就是所謂的線形性的音樂。(利用鋼琴所演奏的音樂,則屬於點擊式的音樂。)

【BOX】媽咪產後心情低落,如何藉由音樂做抒發?
馮瓊慧總監以長時間在月子中心為媽咪與寶寶上音樂課程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大多數的寶寶很喜歡聽海浪聲,海浪的聲音會讓寶寶沉穩且開心。但是,有些媽媽聽到海浪的聲音反而會不自覺哭泣;如果媽媽產後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低落,馮瓊慧總監建議媽媽本身可以多聽G大調的音樂或是巴哈的對位式音樂,因為這類型的音樂具有理性的結構,媽媽多聽可以降低感性的因子,媽媽們也可以配合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拍點動作或是體操,盡量避免聽小調的音樂,因為小調音樂多是感情的催發。

【中標】4~8個月
【小標】使用音樂玩具、打擊樂
   4個月時,多數的寶寶已經開始翻身了,視野的空間改變了,視覺的探索也變多了,也從只能看180度到可以看270~360度的視角,在這個階段當中,爸爸媽媽可以利用能夠發出聲響的玩具,來製造音樂聲音,寶寶的視覺會追著音樂轉動,在吸引寶寶聽覺、視覺注意的同時,也在訓練寶寶身體各部分的肌肉發展。
 
 此外,爸爸媽媽也可以在這個階段輕輕哼唱兒歌,同時搭配能夠發出聲音的小玩具球,每次將兒歌哼唱到尾句的時候,刻意在寶寶眼前彈一下或晃動一下手中的小玩具球,不但增加趣味性,也會讓寶寶慢慢對所謂的音樂節奏更熟悉,反覆練習幾次,以後只要哼唱到尾句時,寶寶會主動想要看看小玩具球在哪裡,或是做出爸爸媽媽曾做出的動作:彈一下或晃動一下手中的小玩具球唷!這是讓寶寶很愉快的一個遊戲。

進入到6個月後,孩子開始學坐、學爬,配合寶寶的手部動作變多,爸爸媽媽也可以配合音樂,做出拍打的動作,爸爸媽媽可以選擇拍點強勁的音樂與寶寶一同玩耍,例如,節奏清晰簡單且拍點明顯的打擊樂,就非常適合7~8個月的寶寶。

【中標】8個月~1歲3個月
【小標】身體律動、和弦音型問答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扶站、學走路了,能夠做到的動作變得更多了,活動空間也變得更廣了,馮瓊慧總監強烈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階段挑選一些自己聽起來心情開心的音樂,多帶著孩子一起搭配音樂做身體的律動。
   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聽覺變得更加敏銳,爸爸媽媽如果多唱簡單和弦音型問答給孩子聽,並讓孩子自然的回答爸爸媽媽剛剛所唱的三和弦音型,可以協助孩子建立音感或音準,如果爸爸媽媽擔心本身對於音樂本身沒有太多涉略,可以購買最基本的8音磚,音磚是一種盒裝的樂器,將和弦音型的三和弦音磚固定於一個盒子上方,也是幼兒時期學習音樂會使用到的器樂。
   為什麼在這個階段特別鼓勵爸爸媽媽讓孩子聽和弦音型問答呢?馮瓊慧總監表示,其實和弦音型屬於音樂弦律重要組成的音樂元素之一,放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學習,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已經會模仿爸爸媽媽,也能夠給爸爸媽媽回饋,爸爸媽媽通常只要試著先發出或敲打出最基本的幾個音,然後停下來,你會發現孩子完全能接著模仿出你之前所發出的音調。

【中標】1歲3個月~2歲半:聽原聲帶
   馮瓊慧總監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階段,讓孩子聽一些優質的卡通電影原聲帶,以宮崎駿的電影動畫卡通為例,眾所皆知已經與他合作25年之久,他的御用音樂大師久石讓,久石讓出身音樂作曲科班,4歲開始學小提琴,畢業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曾五度榮獲日本影藝學院最佳電影原著音樂獎,堪稱日本電影配樂的第一人,創作的音樂能夠感動不同文化的人。此外,許多卡通的電影原聲帶,在配樂或製作的過程都十分講究,例如,迪士尼的電影卡通《美人魚》、《花木蘭》…等電影卡通配樂,也是集結了許多優秀音樂人的心血。

【小標】1歲3個月~2歲半互動與模仿的音樂遊戲
   1歲3個月~2歲半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用眼睛與耳朵觀察他們的生活,出現更多彷做的行為。歌唱與遊戲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很重要,爸爸媽媽不妨花更多時間陪著孩子一起玩音樂,有時候只是簡單地拿起絲巾來,隨著音樂舞動,對孩子來說,即使是還無法了解歌詞的意義,也會記得爸爸媽媽曾經運用哪些歌與他一起舞動玩耍,創造親子間美好的交流互動與音樂回憶。
  此外,有時候不見得要唱出整首歌的歌詞,前面用「Hmm~」哼唱,到最後一句或一個字時再唸出來,同時搭配做出一個蹲下的動作,前面「Hmm~」是「旋律」,後面念出句或字來是「聲音」,孩子不但可以學到的旋律與聲音的差異,與爸爸媽媽一起玩蹲下、站起來的時候,也等於是在活動肌肉。


【中標】2歲半~3歲半:歌詞與生活經驗相關的歌曲、創作型兒歌
   馮瓊慧總監認為,這個階段是累積孩子創意的黃金期,爸爸媽媽要多鼓勵孩子思考與創造,懂得轉變自己改變的能力就是音樂創作的基礎。爸爸媽媽可以先唱「do-re-mi-do,do-re-mi-do,mi-fa-sol,mi-fa-sol」再問問孩子,他覺得還可以怎麼唱呢?是不是也可以唱成「do-re-mi-do,do-re-mi-do ,sol- fa -mi ,sol- fa -mi」?此外,創作型的兒歌,或是歌詞跟孩子實際生活經驗有關連性的歌曲,都很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小標】2歲半~3歲半:加入舒緩型的慢板音樂
馮瓊慧總監建議,這個階段除了動態型的音樂外,也要加入節奏緩慢的音樂,在睡前或起床時聆聽,聆聽節奏緩慢的優質音樂,可以安撫孩子的心情。若是爸爸媽媽對於所謂的節奏緩慢的音樂不熟悉,可以上網搜尋「Adagio」,Adagio是義大利文,意思是慢板的音樂,另外,巴哈的G弦之歌、盲人歌手Andrea Bocelli所唱的歌曲,都屬於共鳴性高,能夠讓人情緒穩定的音樂。

【中標】3歲半~5歲
馮瓊慧總監提到,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搭配音樂歌曲的繪本,故事主題的音樂,或是具有故事情節的歌劇等,滿足孩子旺盛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一般來說4歲以後,孩子握筆會更加有力,在紙上進行操作,此時,爸爸媽媽也可以進一步為孩子加入音樂認知與學習,例如,帶著孩子一起學習畫出不同的音符的符號。

此外,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練習音樂合奏等更精緻的音樂遊戲,由爸爸媽媽先敲打出幾個音,然後讓孩子接龍,例如,爸爸媽媽敲打出
「Do-re-me-do-do-re-me-do-me-fa-so-me-fa-so」的音,請孩子當 do這個音的音樂小精靈,請孩子負責敲出弦律進行中的do的音,透過這樣的音樂遊戲與練習,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刺激與思考。4歲半~5歲,可以進行真正的樂器學習,不同樂器需要不同的方法與肢體成熟度,以學鋼琴為例,5歲前還是以探索玩樂的方式為主,5歲之後才會真正開始學習如何彈奏完整的曲子。


【中標】善用4拍的音樂

  一般人聽到4拍子的音樂,就會忍不住學起阿兵哥的腳步開始行進,踏腳擺手的怡動著身體,每一個拍子的行進都有著確定且快樂的感覺,使得每一個節拍的節奏都能確實的掌握拍點,讓人很容易用肢體掌握住音樂在肢體的協調練習,所以,4拍子的音樂可以為身體帶來協調訓練,例如,手與腳的協調練習。

   馮瓊慧總監推薦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遊戲的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是為表揚奧地利伯爵Count Radetzky 對國家建立功績而做的,直到現在,還經常在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於新年音樂會的中場取時出現,也時常在慶功會上演奏,在演奏時,觀眾會隨著樂曲演奏進而歡樂拍手,讓人感覺到正面鼓舞以及歡心的氣氛。這樣具有陽光熱度而且快樂的音樂氣氛,很適合爸爸來帶動。



【大標】我的孩子有音樂天分嗎?
【中標】音樂天分 3歲時可發現
  「有些有音樂天分的孩子,大約3歲的時候就可以發現」馮瓊慧總監說,但必須經過一些專業的測試與觀察,專業的觀察會觀察孩子有沒有辦法隨音樂律動,並且是在對的拍子上律動,也會看看孩子是不是能抓穩鼓棒,並請孩子完成8秒鐘的吹氣,由於孩子的認知還沒有發展完全,也還沒有時間的概念,可能不能做得百分百正確。

但是有音樂天分的孩子,反應的時間會比一般人快,或是幾乎能將檢測中的要求做到,這樣的孩子可能可以在4歲半~5歲時,學習6歲~8歲孩子能夠學習掌握的樂器。


【BOX】學音樂,一定會出現疲乏期
馮瓊慧總監表示,爸爸媽媽應該先了解,一旦真正開始學習樂器,不管事什麼樂器,或是剛開始是自己表示喜歡,一定會出現疲乏期,以鋼琴這項樂器為例,一般而言,孩子在開始學習之後的1~2年間就會出現疲乏期,而且疲乏期會持續1~2年之久,在這個階段當中,除了孩子需要更規律的練習外,更需要爸爸媽媽與老師的支持,以及給予孩子成就感。

【中標】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音樂老師?
  馮瓊慧總監認為,除了口碑之外,建議爸爸媽媽可以用3堂課的時間觀察老師是不是具有啟發能力,能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進行教導,因為通常到了第4堂課,孩子才會真正開始學習曲子。
  有些爸爸媽媽提到自己以前沒有學過音樂,沒有音樂方面的專業,所以擔心無法知道老師是否認真指導孩子?孩子是否有好好學習?馮瓊慧總監表示,首先,爸爸媽媽可以藉由主動詢問老師問題,跟老師溝通孩子的特質與學習狀況,從老師的回應,感受老師是不是個有耐心特質的專業教師。第二,即使爸爸媽媽沒有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也可以詢問老師的課程規劃與進度,例如,「老師,您預計怎麼規畫我孩子的學習呢?」,專業的音樂老師,不僅僅會事先規劃好上課的進度,甚至還會規劃好孩子課後的練習;馮瓊慧總監提醒,爸爸媽媽問問題的技巧十分重要,盡量以表達自己孩子的狀況為主,避免直接質疑老師,例如,「老師,我聽孩子彈同一首曲子彈了好久,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有什麼狀況呢?」而不是「老師,我聽孩子彈同一首曲子彈了好久,你為什麼一直不教我孩子新的曲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