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同享親子共讀之樂

【大標】同享親子共讀之樂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貓頭鷹圖書館館長  蔡明灑
     超級繪本講師  蔡幸珍
     三之三文化主編  林培齡
     曹俊彥老師
參考資料╱《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青林國際出版)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遠流出版社)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會念書』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談到,有不少父母認為,從小念繪本給孩子聽,可以幫助孩子早一點讀書、識字、加強進小學以後的國語科能力,提升作文和閱讀能力,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無法輕鬆,不僅忽略了繪本的重要精神,也從孩子的身上奪走了繪本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喜悅,讓繪本反而變成虐待孩子的刑具!


【小標】閱讀不是教學,更不應該淪為只是教材

此外,有些爸爸媽媽會唸完一本繪本之後,非得問孩子一堆問題才肯罷休,本來,對孩子來說,聽爸媽講故事是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一想到爸媽講完一定會提出問題,彷彿在重複確認小孩到底有沒有學會?到底會不會?剛開始小孩子年紀小的確會回答,但久而久之,這麼做是在剝奪孩子對繪本與閱讀的喜愛,例如,許多爸媽一定習慣性會問:「你覺得哪裡最有趣呀?你從這本書學到什麼?現在你知道XXX的英文怎麼說了嗎?來~講一次給我聽~好!我們從今天這本繪本學到了XXXX跟XXXX的英文喔~知道嗎」不斷刻意小孩要記住,爸媽認為他們在協助小孩學行,事實上,在無形中形成孩子的壓力,造成將來孩子內心對學習任何事物的恐懼與排斥。

【小標】學習與親子共讀都不該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
爸爸媽媽不應認為共讀繪本只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知識,而要學著以更輕鬆的態度,讓閱讀成為一件生活中快樂的事情,閱讀是為了滿足孩子心靈成長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爸爸媽媽與孩子能夠一起享受共讀時的心靈交流,同時進到故事的世界,一起開心、一起難過,有了共同得回憶與話題,這才是親子共讀最大的意義!

【中標】觸動孩子內心渴望的繪本
   蔡明灑館長進一步與我們分享,有一次貓頭鷹圖書館的志工到館外為孩子們講故事,她發現現場有位爸爸帶著小女兒來,在聽到《好想見到你》這個繪本故事時,那個小女兒在眾多的孩子裡特別認真、專注,聽完之後還不斷要求志工阿姨再講第二次、第三次,她便好奇地詢問在一旁的爸爸:「看您的女兒那麼專注聽故事,平常在家您一定常常講故事給她聽吧?」

   沒想到爸爸竟然給了她一個出乎意料的回答,他告訴蔡明灑館長,其實,他平日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時間能好好陪女兒,平常也從來不曾看到孩子如此的專注認真,讓他深感意外、開心。經過這件事,蔡明灑館長更加深信好的文學作品直達孩子內心產生共鳴的動人力量是大人不可小覻的。《好想見到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祖孫兩人很想要見到對方的心情,以及因為想見到對方而各自開啟,最終相遇的旅程,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故事呼應了小女孩內心深處的渴望,她才會深深被這個故事所吸引。

【小標】父母和孩子說話的珍貴時光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認為,如果缺乏心靈的交流,繪本也只不過是個物件而已,尤其在嬰兒的成長發育上,重要的不是給他繪本,而是讓他聽到豐富的語彙,並充分的活動身軀。因此,在給孩子看繪本之前,先對孩子好好說話與唱歌吧!如果有人經常緊緊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充分體驗到這種情感,就會一點一點充實起來。

P 5

【中標】親子共讀Q & A
【小標】Q:孩子從多大開始就可以開始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開始的時間,其實並沒有那麼清楚的分野,通常在孩子6~7個月,已經開始會坐後,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孩子一起看書,在孩子的年紀還更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開始朗念喜歡的繪本給孩子聽。

【小標】Q:在孩子6個月以前,應配合孩子的視力發展,特別準備黑、白插畫的繪本給孩子嗎?
讓孩子看黑白色的插畫這個說法,最主要是從孩子的視力發展來看,當孩子越小,視覺對黑、白這種有強烈對比的色系較為敏感;不過,蔡幸珍老師並不認為在孩子6個月以前,爸爸媽媽只能為他們準備黑、白插畫的繪本,事實上,有其他許多有著色彩鮮豔強烈的繪本插畫,也能夠給孩子多元的視覺感官經驗。

【小標】Q:為什麼孩子聽我念故事總是睡著?是不是有哪些關鍵的訣竅,我沒有掌握到呢?

   蔡幸珍老師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先藉由平常跟孩子的相處,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麼,挑選一些跟孩子興趣相關的主題。此外,親子共讀是累積的過程,爸爸媽媽需要多些耐心,蔡幸珍老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自己的經驗,其實,繪本故事與故事之間,常常會有「互文」的作用,她自己的孩子就曾在某天聽她說繪本故事的時候,忽然想起他之前聽過在另一個繪本故事中出現的相關事物;又有另一回,蔡幸珍老師在煮南瓜湯,兒子就在一旁劈哩啪啦的把南瓜湯繪本的故事講出來,她說這就是所謂「幸福的咒語」。

P 6
【小標】Q:我兒子今年5歲了,就只喜歡聽我念繪本故事給他聽,不願跟著我自己一起看或是自己翻閱,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過度依賴由我來唸給他聽,怎麼辦?為什麼明明也開始學認字了,孩子卻不願意自己看呢?

【小標】5、6歲的孩子只是在「讀字」
在思考繪本與幼兒關係時,最重要的是要認清,繪本本來就不是丟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對於5、6歲的孩子來說,自己讀圖畫書,光是挑自己認得的字來讀,就是一個大工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太可能了解書中的故事,但有可能記住跟背起來家長曾經說過的整個故事跟頁面。
如果孩子不能快樂享受,圖畫書的內容就不會留在他們的記憶當中,更無法帶給孩子精神上的成長,因此,刻意地提早讓孩子自己讀圖畫書,在教育上是有害而無益的。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少,自己讀圖畫書其實很難了解故事的內容,充其量也只在背出文字內容跟翻阿翻而已。


【小標】其實,不管小孩或大人都很喜歡聽故事的,因為這種感覺與經驗,跟自己閱讀截然不同的
蔡幸珍老師不斷強調,其實,親子共讀最重要的部分是爸爸媽媽有沒有樂於享受這一段親子間專屬的相處時光,也鼓勵爸爸媽媽應繼續念故事給孩子聽,因為這對豐富親子的人生與孩子的成長都有著相當大的意義。


【小標】Q:每次唸繪本給孩子聽,5歲小兒子會提出一些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例如,共讀《小男孩和大魚》時,他會滿臉狐疑地打斷我問:「可是,魚一離開水,不就死了嗎?怎麼可能還一直活著,跟小男孩對話阿?」

 蔡幸珍老師認為,有些孩子的確會比較執著,像上述的問題當中,孩子認為他在真實世界中觀察到的魚沒有水就會死,因此,會提出他的疑問,此時,爸爸媽媽不必過於焦慮,可以先誇獎孩子很厲害,已經知道了魚離開水就會死掉,接著可以放輕鬆的誠實的回答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魚的確離開了水真的很快就會死掉,但是,繪本的作者發揮了想像力,並且使用了擬人化手法來描述這個故事。

P7

林培齡主編表示,有時候故事中的動物、植物、物品……往往不是重點,重點是角色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以上家長提及的繪本《小男孩和大魚》,是小男孩把大魚帶回家悉心照顧與用心陪伴,但大魚渴望的是家鄉的自由與自在,愛的付出與接受不在同一個位階,所以愛沒有交集的故事;孩子可以藉此體會愛一樣東西不一定非擁有不可,在孩子吵著要養寵物時,爸爸媽媽不妨試試看這個故事帶來的影響力唷!


【小標】Q:我很喜歡閱讀,孩子卻不愛?等到孩子小學才培養讀書的興趣,是否太遲,該怎麼辦?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提到,確實遲了一點,但是這些孩子也並非向家長所說的無藥可救,例如,有的孩子即使不愛讀母親熱愛的文學書籍,卻喜歡運動雜誌、科幻讀物等,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必過分擔心,對於提出上述問題的家長,我會這樣回答:「不讀書對生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您的孩子身體很好吧,那就夠了,他喜歡運動嗎?」這時多半可以獲得肯定的答案,「那運動也非常重要,書本不是促進人類成長唯一的要素!」


Q:我有一個4歲的女兒,我覺得她很喜歡看繪本,所以,我也一本接著一本的買,家中的繪本數量非常多,但是,聽到有些人說,不應該一直買新的繪本,應該要讓孩子一本繪本重複看很多次才是比較好的?

蔡幸珍老師表示,繪本本身是圖與文相搭配的,不同的繪本會給孩子不同的養分,重複性的閱讀大人可能會覺得膩,但是小朋友有時候一本繪本他可以看重複看十幾次。尤其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本身會喜歡看或唸一些重複音律的句子,有許多繪本會喜歡重複看,因為他可能會發現或看到過去所沒有看見的有趣之處,會產生有不同的感覺。


林培齡主編也認為,當一孩子在現實的生活裡面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的經驗,視野會越寬廣,繪本才顯得更有意義,因為與生活中真正的經驗相連結了!就像,我們大人學習任何語言,無法經常性地使用,不但是沒有感覺,且很容易忘記,根本無法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但現在許多家長,是倒過來的,覺得讀書絕對部會是壞事,就拼命地用所謂的教材或書籍來塞滿孩子的每一天,其實這樣做,真的有點本末倒置,孩子根本沒機會看過真正的彩虹,只知道書上的彩虹英文中文怎麼說,然後書上的彩虹,永遠長得是相類似的樣子。

讀書不等於識字,識字不等於閱讀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認為,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麼只要是自己認得的語文,再艱澀再專業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許多人常常讀完整本書,依然看不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



【小標】親子共讀,家長態度與挑書技巧分享

好的繪本要能夠同時符合孩子成長,並滿足心靈需求。除了具音韻之美、節奏明快的繪本之外,爸媽也不應該忽略可以讓孩子傳達同理心與愛的繪本。」蔡明灑館長說,例如,《好痛唷!好痛唷!》這本繪本,藉由許多小動物都被石頭絆倒了,最後是人類寶寶也不小心絆倒了的簡單故事,讓孩子知道,成長的過程一定會遭受到挫折,會跌倒、會痛,所有動物可能都一樣,最重要的是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與引導的力量,孩子便能夠有面對挫折與克服困境的勇氣。

Q:目前市面上的繪本琳瑯滿目,除了從挑選經典的繪本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挑選原則或方法嗎?

林培齡主編指出,許多單位可以找到童書推薦,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出版的「好書指南」、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網站,教育部0~3歲閱讀起步走推薦書單等。再來就是把握機會多看,勤跑圖書館、兒童書店,多參加親子共讀講座或說故事活動。

【小標】勿專斷認為圖畫書是孩子專屬讀物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一書的作者柳田邦男甚至主張所有的大人都應該看繪本,繪本的存在不單是為了孩子,繪本裡充滿和人心溝通、交流,讓大人產生共鳴的繪本,也會得到孩子的喜愛。繪本有著其他書籍無法表現的趣味和美感,發現這種樂趣的成年人比其他人多擁有的一種快樂的世界,母親喜歡看圖畫書,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對圖畫書產生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一定會想知道書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