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分享台灣師大邀請南京師範大學孔起英教授講座: 如何欣賞幼兒塗鴉(藝術)筆記跟自己心得呼應紀錄PART1




分享台灣師大邀請南京師範大學孔起英教授講座:
如何欣賞幼兒塗鴉(藝術)筆記跟自己心得呼應紀錄PART1

(1)幼兒自主性的藝術創作的起始會以圓形為初始(深有感覺!女兒在2Y2M左右畫出類圓形,但是她自己畫完,自己說:媽媽!妳看我畫的愛心),在媽媽我本人眼中看來真的覺得很像愛心,還為她去美術社裱框留存。

(2)老師提到幼兒會由科抖人開始,一個大頭直接接身体出規,這一點跟我自己女兒2y半時的發展就大不同了,到現在3Y3M,我女兒仍然沒有畫過所謂的科抖人,但有一次(也大約2Y2M了)他自己趴在地上用各種顏色畫完環形(圓形),說,然後跟理論的時間點相較,提早了自我命名行為,沒有人問她,她就會邊畫邊說,這是外公丶外婆丶爸爸丶媽媽丶家婕丶小寶寶(但我們只有家婕一個女兒,有一位朋友任職於花蓮公立高中老師(他妻子是花蓮公幼老師)無意中看到女兒畫的張,說家婕用環抱形畫出,且喜歡用不同色彩豐富的包覆,家人肯定給她滿滿的愛,雖然不知道是否有相當完整的科學根據性,但身為母親仍覺得很感動,我也拿去錶框留作紀念。(其實女兒所有的畫作,我沒有裱框也都會到美術社購買保存夾保留)

(3)老師提到幼兒會命名,鼓勵父母可以用多媒材,誏幼兒對藝術更加喜歡丶投入\自由表達,這點超有共鳴!我記得女兒在2Y5M參加完天母萬聖節免費社區活動,看到有外國大哥哥扮骷髏人,竟然好喜歡骷髏人,那一段時間一天到晚一直說(我用大人的思維,覺得她竟然不喜歡所謂可愛的玩偶類,大型文具店或書店也看得到米奇米妮維尼等玩偶,而是喜歡骷髏人),我除了買骷髏人繪本共讀外,也查了網上骷髏人的在家親子DIY美術活動,帶她用棉花棉丶膠水誏她自己貼,發現她好喜歡用棉花棒沾白膠這活動會一直重複,笑得很開心。

同時間2Y5M,也使用了樹脂土+黏土,想跟她玩,我在捏我自己的雪人,她忽然拿一塊混色的說:媽麻丶你看,跟我衣服一樣的毛怪!!我真的覺得驚喜!色系上真的好像(可能誤打誤撞,眼睛則是我加的,被好友說,我這樣是破壞幼兒原創XDDD

(4)幼兒命名部分,也是2Y多時,印象最深的是我在畫我自己的水彩在家,女兒自己在旁邊大量使用咖啡色丶紅色水彩,畫完後說:這是大象。

(5)教授提到:別用成人的審美觀去評論幼兒。所以繼骷髏人之後,女兒第二個喜歡上的是無臉人(雖然連我都沒看過那卡通XDDD女兒也沒看過)只是去光南買材料,看到無臉人,她就自己說她好喜歡她,我本來想脫口而出說:好可怕XDDDD。但我有忍住。

6)現場有男性吳副教授提問(他拿麥克風自我介紹時有說自己是爸爸有一個學齡前小孩),他的問題是他不知道一起畫畫的時候,要說話嗎?他小孩常常叫他畫XXX給小孩,但小孩自己卻不畫。
孔教授回答,可以換場地進行塗鴉藝術行為,或是先把原先的媒材收起,例如,他曾經帶領幼兒園小朋友用礦泉水瓶打動裡面裝水彩水,亂撒在大紙上,或是有機會帶著孩子去戶外主動拿起樹枝在沙上,說我們來畫畫吧。
有點像是用多元的場地環境跟素材,慢慢去打破可能孩子已經認定畫畫就是要爸媽話給他們看。
孔老師推薦繪本 :點
裡面也講述了,如何讓孩子跨出第一步! 但這一本繪本我有帶著女兒到現場書店翻過,我女兒並不特別有興趣,所以,我沒有購入。

(7) 孔老師分享現場幼教經驗時,認為所謂的幼兒塗鴉老師在引導幼兒塗鴉創作時會說: 這邊很空,你要不要再加點什麼?
她認為這是非常錯誤引導幼兒塗鴉創作的方式
有很多孩子較大年齡的時候,會主動問老師:老師,我這該畫在哪呢?或是我這該寫在哪呢?
孔老師建議,可以這樣回答孩子: 你覺得畫(寫)在哪裡你覺得最好看呢?
重點是,默默把選擇權跟思考權力轉回給孩子!!

(8)孔教授本身是女性,我覺得她分享自己女兒的畫畫過程,成長過程相當有共鳴跟精彩(可能剛好大淤落在我現在自己還得年紀)。其實,一直以來,我不相信三歲看終生,常常看見許多媽媽們小孩才一歲多,就用外交官,什麼什麼天分凸出來形容(他們是認真覺得不適炫耀心理),但我常覺得,我自己算是很敏感的人,我不覺得女兒有什麼特別突出之處,因為我覺得每個孩子天生下來都愛音樂愛畫畫(扣除是遲緩發展或是有其他的例如自閉症等明顯的表現)

但孔老師說因為她自己是專業教育人士,她在小孩2歲多時,發現她孩子不喜歡與人玩耍,常常就會說要回家,她有刻意請朋友小孩子陪牠作伴玩耍,還特地提早送她去托嬰中心,就是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可能在這方面比較沒有能力,但至少不要成為她將來自己生活的障礙(身為媽媽聽到這句話其實當下很感動)

孔教授的女兒現在已經26歲了,她說大約她唯一的女兒楚楚約在2Y6M時,發生一件令她驚喜的事情,因為她女兒畫出了一張圖,她有秀出來,是兩個蝌蚪人,就是只有一個類圓圈是頭,然後像是肉丸人這樣有手,一起坐在像是類半圓形上,她女兒主動跟孔老師說 : 這是我跟洋洋在玩翹翹板。
孔教授說她一直知道她女兒特愛玩翹翹板,每週六日都主動要去玩好久,都是跟自家爺奶或孔教授本人玩,(因為孔教授有提到她女兒眼神從小都不喜歡看人,當時)主動問她要步要跟誰一起玩,都說: 不要。
所以教授認為那一張畫給她做媽咪的帶來一種安慰,其實女兒是知道她平日與人互動的經驗的(洋洋是當時她幼兒園的男同學)

然後開玩笑地說,現在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如果用光譜來說,的確是仍是偏向內向,所以她自己的觀點是覺得從小時候是可以看出每個孩子基本個性的,但是,她覺得她女兒一路中學成長過程仍有幾位談得來的好朋友,這就是她所強調的,孩子們的各項發展,只要不構成孩子生活的障礙,家長們不要總覺得只有外向活潑會社教的孩子才是聰明的才是優秀的。(這一個部分我自己覺得好有道理)

(9) 就塗鴉這部分,孔教授認為是有天份之差的,一般來說,4~5Y,擁有美術天分的孩子,你放一台腳踏車,在她前面,說我們來話吧,已經能畫出比同齡孩子更加細膩的細節,且逼真性高。進入到5~7Y細節跟色彩更豐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