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同享親子共讀之樂

【大標】同享親子共讀之樂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貓頭鷹圖書館館長  蔡明灑
     超級繪本講師  蔡幸珍
     三之三文化主編  林培齡
     曹俊彥老師
參考資料╱《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青林國際出版)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遠流出版社)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會念書』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談到,有不少父母認為,從小念繪本給孩子聽,可以幫助孩子早一點讀書、識字、加強進小學以後的國語科能力,提升作文和閱讀能力,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無法輕鬆,不僅忽略了繪本的重要精神,也從孩子的身上奪走了繪本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喜悅,讓繪本反而變成虐待孩子的刑具!


【小標】閱讀不是教學,更不應該淪為只是教材

此外,有些爸爸媽媽會唸完一本繪本之後,非得問孩子一堆問題才肯罷休,本來,對孩子來說,聽爸媽講故事是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一想到爸媽講完一定會提出問題,彷彿在重複確認小孩到底有沒有學會?到底會不會?剛開始小孩子年紀小的確會回答,但久而久之,這麼做是在剝奪孩子對繪本與閱讀的喜愛,例如,許多爸媽一定習慣性會問:「你覺得哪裡最有趣呀?你從這本書學到什麼?現在你知道XXX的英文怎麼說了嗎?來~講一次給我聽~好!我們從今天這本繪本學到了XXXX跟XXXX的英文喔~知道嗎」不斷刻意小孩要記住,爸媽認為他們在協助小孩學行,事實上,在無形中形成孩子的壓力,造成將來孩子內心對學習任何事物的恐懼與排斥。

【小標】學習與親子共讀都不該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
爸爸媽媽不應認為共讀繪本只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知識,而要學著以更輕鬆的態度,讓閱讀成為一件生活中快樂的事情,閱讀是為了滿足孩子心靈成長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爸爸媽媽與孩子能夠一起享受共讀時的心靈交流,同時進到故事的世界,一起開心、一起難過,有了共同得回憶與話題,這才是親子共讀最大的意義!

【中標】觸動孩子內心渴望的繪本
   蔡明灑館長進一步與我們分享,有一次貓頭鷹圖書館的志工到館外為孩子們講故事,她發現現場有位爸爸帶著小女兒來,在聽到《好想見到你》這個繪本故事時,那個小女兒在眾多的孩子裡特別認真、專注,聽完之後還不斷要求志工阿姨再講第二次、第三次,她便好奇地詢問在一旁的爸爸:「看您的女兒那麼專注聽故事,平常在家您一定常常講故事給她聽吧?」

   沒想到爸爸竟然給了她一個出乎意料的回答,他告訴蔡明灑館長,其實,他平日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時間能好好陪女兒,平常也從來不曾看到孩子如此的專注認真,讓他深感意外、開心。經過這件事,蔡明灑館長更加深信好的文學作品直達孩子內心產生共鳴的動人力量是大人不可小覻的。《好想見到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祖孫兩人很想要見到對方的心情,以及因為想見到對方而各自開啟,最終相遇的旅程,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故事呼應了小女孩內心深處的渴望,她才會深深被這個故事所吸引。

【小標】父母和孩子說話的珍貴時光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認為,如果缺乏心靈的交流,繪本也只不過是個物件而已,尤其在嬰兒的成長發育上,重要的不是給他繪本,而是讓他聽到豐富的語彙,並充分的活動身軀。因此,在給孩子看繪本之前,先對孩子好好說話與唱歌吧!如果有人經常緊緊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充分體驗到這種情感,就會一點一點充實起來。

P 5

【中標】親子共讀Q & A
【小標】Q:孩子從多大開始就可以開始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開始的時間,其實並沒有那麼清楚的分野,通常在孩子6~7個月,已經開始會坐後,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孩子一起看書,在孩子的年紀還更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開始朗念喜歡的繪本給孩子聽。

【小標】Q:在孩子6個月以前,應配合孩子的視力發展,特別準備黑、白插畫的繪本給孩子嗎?
讓孩子看黑白色的插畫這個說法,最主要是從孩子的視力發展來看,當孩子越小,視覺對黑、白這種有強烈對比的色系較為敏感;不過,蔡幸珍老師並不認為在孩子6個月以前,爸爸媽媽只能為他們準備黑、白插畫的繪本,事實上,有其他許多有著色彩鮮豔強烈的繪本插畫,也能夠給孩子多元的視覺感官經驗。

【小標】Q:為什麼孩子聽我念故事總是睡著?是不是有哪些關鍵的訣竅,我沒有掌握到呢?

   蔡幸珍老師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先藉由平常跟孩子的相處,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麼,挑選一些跟孩子興趣相關的主題。此外,親子共讀是累積的過程,爸爸媽媽需要多些耐心,蔡幸珍老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自己的經驗,其實,繪本故事與故事之間,常常會有「互文」的作用,她自己的孩子就曾在某天聽她說繪本故事的時候,忽然想起他之前聽過在另一個繪本故事中出現的相關事物;又有另一回,蔡幸珍老師在煮南瓜湯,兒子就在一旁劈哩啪啦的把南瓜湯繪本的故事講出來,她說這就是所謂「幸福的咒語」。

P 6
【小標】Q:我兒子今年5歲了,就只喜歡聽我念繪本故事給他聽,不願跟著我自己一起看或是自己翻閱,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過度依賴由我來唸給他聽,怎麼辦?為什麼明明也開始學認字了,孩子卻不願意自己看呢?

【小標】5、6歲的孩子只是在「讀字」
在思考繪本與幼兒關係時,最重要的是要認清,繪本本來就不是丟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對於5、6歲的孩子來說,自己讀圖畫書,光是挑自己認得的字來讀,就是一個大工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太可能了解書中的故事,但有可能記住跟背起來家長曾經說過的整個故事跟頁面。
如果孩子不能快樂享受,圖畫書的內容就不會留在他們的記憶當中,更無法帶給孩子精神上的成長,因此,刻意地提早讓孩子自己讀圖畫書,在教育上是有害而無益的。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少,自己讀圖畫書其實很難了解故事的內容,充其量也只在背出文字內容跟翻阿翻而已。


【小標】其實,不管小孩或大人都很喜歡聽故事的,因為這種感覺與經驗,跟自己閱讀截然不同的
蔡幸珍老師不斷強調,其實,親子共讀最重要的部分是爸爸媽媽有沒有樂於享受這一段親子間專屬的相處時光,也鼓勵爸爸媽媽應繼續念故事給孩子聽,因為這對豐富親子的人生與孩子的成長都有著相當大的意義。


【小標】Q:每次唸繪本給孩子聽,5歲小兒子會提出一些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例如,共讀《小男孩和大魚》時,他會滿臉狐疑地打斷我問:「可是,魚一離開水,不就死了嗎?怎麼可能還一直活著,跟小男孩對話阿?」

 蔡幸珍老師認為,有些孩子的確會比較執著,像上述的問題當中,孩子認為他在真實世界中觀察到的魚沒有水就會死,因此,會提出他的疑問,此時,爸爸媽媽不必過於焦慮,可以先誇獎孩子很厲害,已經知道了魚離開水就會死掉,接著可以放輕鬆的誠實的回答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魚的確離開了水真的很快就會死掉,但是,繪本的作者發揮了想像力,並且使用了擬人化手法來描述這個故事。

P7

林培齡主編表示,有時候故事中的動物、植物、物品……往往不是重點,重點是角色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以上家長提及的繪本《小男孩和大魚》,是小男孩把大魚帶回家悉心照顧與用心陪伴,但大魚渴望的是家鄉的自由與自在,愛的付出與接受不在同一個位階,所以愛沒有交集的故事;孩子可以藉此體會愛一樣東西不一定非擁有不可,在孩子吵著要養寵物時,爸爸媽媽不妨試試看這個故事帶來的影響力唷!


【小標】Q:我很喜歡閱讀,孩子卻不愛?等到孩子小學才培養讀書的興趣,是否太遲,該怎麼辦?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提到,確實遲了一點,但是這些孩子也並非向家長所說的無藥可救,例如,有的孩子即使不愛讀母親熱愛的文學書籍,卻喜歡運動雜誌、科幻讀物等,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必過分擔心,對於提出上述問題的家長,我會這樣回答:「不讀書對生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您的孩子身體很好吧,那就夠了,他喜歡運動嗎?」這時多半可以獲得肯定的答案,「那運動也非常重要,書本不是促進人類成長唯一的要素!」


Q:我有一個4歲的女兒,我覺得她很喜歡看繪本,所以,我也一本接著一本的買,家中的繪本數量非常多,但是,聽到有些人說,不應該一直買新的繪本,應該要讓孩子一本繪本重複看很多次才是比較好的?

蔡幸珍老師表示,繪本本身是圖與文相搭配的,不同的繪本會給孩子不同的養分,重複性的閱讀大人可能會覺得膩,但是小朋友有時候一本繪本他可以看重複看十幾次。尤其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本身會喜歡看或唸一些重複音律的句子,有許多繪本會喜歡重複看,因為他可能會發現或看到過去所沒有看見的有趣之處,會產生有不同的感覺。


林培齡主編也認為,當一孩子在現實的生活裡面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的經驗,視野會越寬廣,繪本才顯得更有意義,因為與生活中真正的經驗相連結了!就像,我們大人學習任何語言,無法經常性地使用,不但是沒有感覺,且很容易忘記,根本無法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但現在許多家長,是倒過來的,覺得讀書絕對部會是壞事,就拼命地用所謂的教材或書籍來塞滿孩子的每一天,其實這樣做,真的有點本末倒置,孩子根本沒機會看過真正的彩虹,只知道書上的彩虹英文中文怎麼說,然後書上的彩虹,永遠長得是相類似的樣子。

讀書不等於識字,識字不等於閱讀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認為,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麼只要是自己認得的語文,再艱澀再專業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許多人常常讀完整本書,依然看不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



【小標】親子共讀,家長態度與挑書技巧分享

好的繪本要能夠同時符合孩子成長,並滿足心靈需求。除了具音韻之美、節奏明快的繪本之外,爸媽也不應該忽略可以讓孩子傳達同理心與愛的繪本。」蔡明灑館長說,例如,《好痛唷!好痛唷!》這本繪本,藉由許多小動物都被石頭絆倒了,最後是人類寶寶也不小心絆倒了的簡單故事,讓孩子知道,成長的過程一定會遭受到挫折,會跌倒、會痛,所有動物可能都一樣,最重要的是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與引導的力量,孩子便能夠有面對挫折與克服困境的勇氣。

Q:目前市面上的繪本琳瑯滿目,除了從挑選經典的繪本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挑選原則或方法嗎?

林培齡主編指出,許多單位可以找到童書推薦,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出版的「好書指南」、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網站,教育部0~3歲閱讀起步走推薦書單等。再來就是把握機會多看,勤跑圖書館、兒童書店,多參加親子共讀講座或說故事活動。

【小標】勿專斷認為圖畫書是孩子專屬讀物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一書的作者柳田邦男甚至主張所有的大人都應該看繪本,繪本的存在不單是為了孩子,繪本裡充滿和人心溝通、交流,讓大人產生共鳴的繪本,也會得到孩子的喜愛。繪本有著其他書籍無法表現的趣味和美感,發現這種樂趣的成年人比其他人多擁有的一種快樂的世界,母親喜歡看圖畫書,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對圖畫書產生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一定會想知道書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繪本推薦 《走進生命花園》

走進生命花園這一本繪本,它從另一個觀點來想像孩子來到世界上的可能。原來是法國繪本。

 孩子並不是白紙,他們有自己的先天氣質、與生俱來的能力,《走進生命花園》這一本繪本的作者就是以新時代生命哲學的觀點來看待孩子。



孩子坐在他的島上,一邊看著這個世界,一邊思考。

孩子看到了飢荒。

他想,應該用繩索抓住雲朵,讓雨水灌溉在沙漠上,

應該挖掘流著水和牛奶的河流。

孩子看到了憂傷。

他想,應該學習加、減、乘、除,

應該學習和別人分享金錢、麵包、空氣、和土地。

孩子看到了海洋。

他想,應該把海洋清洗乾淨,

然後坐在大海前面,自由地夢想……

這是最後一次,孩子在他的島上看著這個世界,

然後,他決定……出生!!!

媽媽的繪本力 - 海狗房東專訪

連結是我為(嬰兒與母親雜誌社)寫的專訪,受訪人是:海狗房東。我個人非常欣賞他(他是男性,也有專營的臉書,大家可以蒐「海狗房東 繪本海選」)。

其實,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也有機會採訪過所謂台灣繪本界所謂相當有名氣的繪本推手跟作者等等,我也有過很不愉快的經驗,有很失望很氣過,覺得有許多有名氣且自許從繪本中讓自己成長也讓孩子成長等等等說得很好聽,甚至沒有真正交手過前,我也超級崇拜的等等等人,交手過後,我意外發現,根本就是人(格)人(品)
是一回事,看多少書,有多少收藏,跟多少中外知名中外繪本作者與繪者是好友,真的完完全全是另一碼子事情。

從這些工作經驗中,也一次又一次我提醒自己,有時候不要過度崇拜他人,可以欣賞對方的推薦,但不要搞到最後是追星崇拜心態,覺得文如其人,變成崇拜或追星心態,另外,我覺得以上的經驗跟這個社團經營者常常強調的,繪本其實不能全然只視為教育的工具,對小孩是,對大人亦然!!

生命中不論是技能的學習或是好習慣的培養,甚至是對人處事的能否有一顆善良,我真得覺得跟讀再多繪本都沒有關係。

其實,專訪時,海狗房東有推薦更多繪本,但由於雜誌版面關係有所刪除,我本人真的好喜歡聽他講故事,他完全不是走浮誇或用道具的,但我覺得他就是整個聲音跟因為他對繪本的喜愛,會完全吸引我到他正在推薦講述的故事去。

專訪結束的當天,我手刀買的有
(1)《走進生命花園》 (二版) :畫風整體色調好美,原來是法國繪本,它的結局真的太感動太震撼我了!很適合我這種偏焦慮追求完美主義的媽咪!((畫螢光筆)),我也有念給2Y6M的女兒聽,她光是看到封面跟我念書名:走進生命花園,她就指著書風的人型問我說:他是生命嗎?我覺得超可愛她一路的提問都相當可愛出乎我意料。

(2)《抱抱我》:繪者作者好像是義大利人,應該是先有英文版,才有中文版,獲得美國紐約時報好評推薦,美國「大腦選書」年度推薦最佳童書,英國「再讀一遍!」兒童圖畫書獎,英國「塞巴斯蒂安‧沃克獎」。得獎是其次,畫風是我的菜,超可愛!!加上房東分享完他講這本故事的家長回饋(連接報導中有寫),身為媽媽,真的現場快噴淚的,訪問完馬上衝去買,沒有誇張。我刻意購買英文版。(但是她有中文版)

(3)《我吃拉麵的時候…..》:是我原本就有的。但是房東分享的媽媽回饋也令人感動與有趣(在連接報導中有寫)

(4)《媽媽變成鬼了》:我覺得通常鬼這個主題,家長不太買單,我其實沒有訪問他之前,我有在書店翻過,我也覺得沒有特別愛,但不知道為什麼聽他講完後(可能是因為有另一個用了另一個角度來與你分享這本書)

會覺得書中的媽咪真的好糊塗好可愛,他學齡前的兒子也無意中透露出很多整糊塗媽咪的回憶(例如,一直偷偷把鼻屎放進睡覺嘴巴張開開的媽咪口中),就忽然覺得很多地方是很幽默很寫實的,也沒那麼沉重,不過,這本目前純自己收藏,的確沒有勇氣念給女兒聽,似乎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女兒問我什麼是鬼?媽媽你會變成鬼嗎?這些問題的時候。

(5)《森林照相館》 :買了之後,老公有念給2Y6M的女兒聽,我在旁邊,是在睡覺前念的,女兒沒有顯現出很大的興趣(我不知道,我總覺得女兒從很小大約6M到現在2Y6M,對動物類的繪本興趣都非常低,唯一喜歡的是熊,然後還有小寶寶跟人)所以,我後來其實都有點順著她的喜好購入或者讓她在書店或圖書館挑選(但我內心有小小擔心閱讀偏食),我有把我自己女兒這個狀況問海狗房東,因為他之前也有訓練說兒童故事講師的豐富經驗,也有講故事給很多孩子們聽的經驗,他認為,沒有關係,就順著孩子喜歡的主角選書,毫無大礙,不過,這一本《森林照相館》很值得一提的是,我老公很喜歡,哈哈哈哈,他覺得真的滿感人又是皆大歡喜的內容,說鋪梗也鋪得很順。我個人是覺得很感動到我的內容才很想買的。

(6)最後是想特別說一下,我有特別問房東,但是,是沒有寫在報導當中,但我覺得是滿有意義的,特別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問題是:現在台灣的繪本市場其實近幾年是相當活絡的(就我出版社的朋友們的反映聊天),或許也是跟台灣政府也有在推動有關係,彷間也有許多音樂課課後會唸故事或是收費的故事課,我自己也有帶女兒體驗過一些,也會聽我朋友分享經驗,發現有些有名氣的教室,有名氣的老師,在邊拿著書邊講故事時,她們會及時扯住拉住學齡前的孩子,不准孩子們擋到他們手上的書,也不許孩子跑來跑去扯著他們拉著他們叫他們馬上坐下坐好。房東說:這是非常不專業的也不懂得幼兒發展的說故事老師,跟我說,如果是我自己遇到這一種(類)老師,千萬別再去。(我馬上回家就秒私訊給我的兩三位好友媽咪們,尤其他們的小孩是男孩,他們真的都分別遇過,會出手用力突然扯他們孩子坐好的付費故事老師,他們有自我懷疑過:是不是孩子太好動過動?因為其他學齡前孩子都坐得好好的?是不是自己的兒子不適合團體活動?)但我覺得我說的,永遠也比不上一位篇專業者的回答。

就我自己的感覺,因為碩班念教育

多少了解老師們的課堂管理,或出現要叫走動幼兒做好,是希望其他小朋友都能看到故事書,沒人被擋到,但是,真的幼兒個性大不同,我相信會帶孩子們特別去參加活動或聽故事的家長,應該是可以溝通的,誰也不會故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影響別人,所以,我也會覺得是會馬上下意識扯人拉人甚至板起臉孔叫幼兒坐下坐好的的說故事老師非常不專業。

或許其中他們講得一口好英文,或許他們有的道具很華麗教室很優等等,但是,看到幼兒站起來或是只是因為好奇心想去摸一下老師手上的書,就馬上用拉掉或扯走的方式命令幼兒回去或坐好,而非有方法的引導或與家長共同溝通合作,個人相當不認同。

以上,純抱著分享心態,提供大家參考看看。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_page=1&id=7039

學齡前剪刀、拿菜刀不只是好玩 (為了將來正式運筆更穩,寫字更工整!)


編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
日本東京幼兒園老師 武市美穂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職能治療師童雋哲
參考資料/碩博士論文 : 《拇指在日常生活動作之運動分析》,作者: 劉欣怡
【前言】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職能治療師童雋哲表示,教導學齡前兒童使用剪刀或菜刀,都與他們將來運筆寫字有關係,而菜刀與剪刀,因應相對的操控方式,即與未來書寫時不同層面有所關聯。
學習使用菜刀,使用得越順利,將來能夠協助孩子開始真正運筆寫字時,寫得時間較久一點。
剪刀的使用訓練,則是與孩子可否使用正確的握筆姿勢相關,若幼兒在學習使用剪刀方面出現困難,可能將來書寫的精細度方面,也容易較會遇到的困難與挫折。

【中標】剪刀、菜刀拿法不同,訓練目標亦不同
【小標】剪刀使用:與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化有關係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進一步說明,剪刀使用的流暢度則跟所謂的「掌內分節動作」有關係。換句話說,即為如何運用前三指(拇指、食指、中指)來使用剪刀,而後兩指(無名指、小拇指)可以維持不做動作,避免前三指在使用剪刀時產生干擾。

另一個與運用剪刀能力有關的專有名稱為「對掌動作」:簡單說,就是孩子有能力將大拇指的指尖對應到其他指頭的指尖。

【小標】手腕穩定度與掌握剪刀能力有關
當手腕的穩定度不夠時,幼兒拿剪刀時容易出現倒勾的姿勢,也就是一拿起將剪刀就會將刀鋒對向自己。要增加幼兒手腕的穩定度,可以準備有彈力的小皮球,帶著孩子一起玩,邊玩就可以邊增加其手腕穩定度,有利於將來使用剪刀。

【BOX】3 歲可以說是一個基本學習的年齡發展分水嶺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指出,所謂的掌內分節動作,3歲後發展趨於成熟,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較適合可以開始使用剪刀。因為3歲後,他們的手掌能力的發展加上後天的練習,不但僅僅只有原本的將剪刀閉合,還可以閉合後,再靠自己的能力操控剪刀展開,一開一合,才能真正發揮剪刀的功能性。



【中標】菜刀訓練目的、抓握方式與學習使用剪刀大不同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表示,菜刀使用的訓練與「強力抓握」(Power grip)、手弓的成熟、以及握力有關,它的抓握方式與使用剪刀時大不相同。
(1)使用菜刀時,大拇指不需要與手掌上的指尖產生任何對應。
(2)使用菜刀時,手掌的大拇指在幼兒學習使用菜刀時半用的角色只是幫助固定而已。
(3)使用菜刀時,通常手弓會自然呈現握拳姿勢,整個手背會呈現圓弧形狀。
(4 )如果強力抓握發展不佳、手弓穩定度不夠,那麼將來孩子寫出來的字體就有可能出現忽大忽小的狀況。

【BOX】何謂「強力抓握」?
 研究顯示,在大部分的動作中,拇指的三個關節幾乎都同時開始角度變化,以及在接觸物體前後,指間關節會有屈曲角度,以及掌指關節及腕掌關節會有外展角度的產生,顯示這3個關節在這些日常生活動作中的重要性。側向捏握(Lateral pinch)和強力抓握(Power grip)這兩個動作「不需張開整隻手掌」去抓握物體,尤其「強力抓握」跟肌耐力、握力有關係。

P 4

【中標】如何協助學齡前幼兒促進掌內分解動作的成熟?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說明,如果在剛滿2歲左右時,給幼兒一把剪刀與一張紙,幼兒可能有能裡開始剪出一刀,但大部分的2歲幼兒還沒有能力自己在剪完一刀後,將剪刀打開,就是無法做一開一合持續剪紙的動作。

平日爸比媽咪可以在家先創造機會讓讓2~3歲幼兒發展他們的掌內分節的動作,有利於3歲後引導他們使用剪刀與菜刀
以下方法,供爸比媽咪們參考:


【小標】方法1:
可以去美術社或文具行,購買正常蠟筆,但回家後先刻意將每一枝蠟筆切成三分之一,讓2~3歲幼兒有機會指運用他們的手指頭,而非全掌拿起短小的蠟筆進行塗鴉活動,或是直接上網購買以100% 天然大豆蠟製成,並使用無毒礦物染色「酷蠟石」讓幼兒直覺地以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點抓握。


【小標】方法2:
 安排各類讓孩子們抓取小物件的活動,舉例來說,盒上挖孔大孔或小孔,請孩子們用手指抓取爸比媽咪事先準北剪好的硬的短的小吸管或保特瓶 蓋準確投入孔洞當中,或者將家中的棉花棒對半剪,請幼兒抓起,插入黏土當中,親子一同完成可愛的美勞作品,一邊也在創造機會,訓練孩子們地前3指抓取能力。

【小標】方法3: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表示,有些學齡前孩子「雙側協調」還沒有發展得那麼協調的時候,會出現左、右手運用困難。
因此,建議剛開始的時候,爸比媽咪可以鼓勵孩子從直線開始剪起,可以先使拿一張平常我們列印文件最常使用的A4紙,利用紙膠帶將四邊的某一邊,選短(寬邊)黏在牆壁上,黏貼時,紙膠帶的位置剛好是小朋友目前身高眼睛的水平視線位置,然後在A4紙上,由上而下畫4條直線,長短可以不一,最主要就是引導孩子(假設孩子是右手慣用手的孩子),就陪伴著孩子,請孩子,面對牆壁,用左手拿起紙張的一角,用右手拿著剪刀開始對著紙上的線剪。

【小標】方法4:
串珠遊戲也跟就跟雙側協調發展有關係。
所以也可以利用串珠遊戲讓孩子有機會發展雙側協調,一般來說,越趨近4歲,雙側協調的能力會漸趨成熟,4歲時,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經固定某慣用側,雙側協調都慣用,固定慣用側執行任務時會做得好。


【中標】如何準備剪刀 是關鍵!!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特別提到重點:

(1 )不建議準備剪到手完全都沒有造成任何傷害的安全(玩具)剪刀,建議要開始真正引導孩子使用剪刀時,就應該準備刀面銳利,刀尖是頓的剪刀。並一開始就要明確告知幼兒,剪刀只能先用來剪紙,並且強調只能在桌上使用,並收放在固定地點。

(2)剪刀刀柄部分,建議上圈小,下圈大。上圈小的目的是讓孩子的大拇指較容易能夠握住,尤其一開始有些孩子的大拇指無法進行對掌動作。

指導學齡前幼兒使用時,必須先把剪刀平行放在桌上,開始教導與引導,並不是從空中的状態,直接進行操所。

(3)剪刀的上圈(就是平常我們大人使用的時候,我們大拇指會伸進去的的圈)應特別為幼兒挑選過適合他們手指與手掌大小的剪刀。
並且一定要明確加以教導,即使一開始幼兒們可能會用盡各種方法來使用剪刀,大人們都應該不厭其煩地陪伴、說明與示範,剪刀的上圈只放進大拇指。
(4)幫每一位孩子都準備好一把屬於他的專用剪刀,讓他知道那是屬於他的。慣用手是左手的孩子,應該為他們準備左手剪,因為一般的剪刀,大部分是為右手為慣用手的人所設計,如果使用右手剪,刀片是在會上面的。
左手剪的刀片設計完全不一樣的,慣用手為左手的孩子必須使用左手剪才安全,主要道理是相通的,在剪的時候,幼兒都要必須能夠看見自己使用剪刀時剪開得那條線,而非被遮擋到。

大重點!!如何教導幼兒使用菜刀?如何加強他們前3指力量?!

【小標】3歲後,才開始讓幼兒使用真正的菜刀
建議最好在3歲之後,才讓幼兒開始真正使用菜刀!最重要是剛開始要準備「切的食物」要「軟」,一刀可以切斷的食物給幼兒做練習,例如,香蕉或是已經煮軟並且切成條狀小黃瓜。

這些食材的共同的特色就是長條且好切,長條狀是方便幼兒一手可以穩定,好切且大小適中,是因為希望幼兒能夠使用菜刀時一刀就能夠切斷,為幼兒帶來自信心!
盡量不要準備需要使用菜刀多次才能切斷或是過硬的食物。

【中標】如何訓練學齡前孩子的手弓與握力?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表示,若爸媽發現幼兒一直沒有能力掌控好菜刀,不如先暫緩使用真的菜刀!先讓幼兒先練習操作別的物件,同樣可達到訓練手弓與握力的效果。

【小標】方法1:​玩噴槍
就是一般美髮沙龍或是澆花時最常使用到的簡易噴水噴槍,讓幼兒訓練手弓與握力,只要手弓與握力的發展越好,掌握菜刀的能力就會越佳。


【BOX】學齡前開始學習使用菜刀同時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童雋哲職能治療師也與我們分享,國外有研究指出,能在學齡前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學習使用真正的菜刀切菜,能增加孩子的獨立性,只是,國情民情的不同,有些台灣的父母並不能接受讓學齡前的孩子使用真的剪刀丶菜刀。

繪本推薦 【If you are a robot】



純繪本分享之推坑男寶媽:英文繪本課(師訓)很紅的一本操作書。我自己有買,因為最後一個拉頁是眼睛雷射掃射,我覺得超好笑幽默。內容不是故事,是英文有名兒歌「if you are happy」的歌詞改編,所以可以直接用相同玹率唱整本(多歡樂呀)

繪本推薦 【白花之愛】



純繪本分享
「這麼美的事怎麼說結束就結束,沒有預警也沒有原因?」
女孩自問自答。
「難道是太多的愛讓一切終結?」

「有沒有想過,你對小白花的愛不過是一場空?」
一旁的聲音問,說話的是隻烏鴉。
「有沒有想過,就算沒有妳的關懷與照顧,小白花一樣會盛開?」

「這麼說,我的愛和關懷都是徒勞?」

烏鴉又說話了。
「愛就是愛,無關付出與回報,要享受手裡有的,不往外求。」

繪本推薦 《電梯來了,請上樓》



《電梯來了,請上樓》 作者:長谷川義史在台灣翻成中文的書籍,跟其他日籍作家相較之下,真的是滿多的,他大面積色塊的鮮豔度,也應該是受到幼兒喜愛的原因,而且結局通常都滿無理頭,算幽默的。我們家其實有滿多他的繪本XD但是女兒特別喜歡 《電梯來了,請上樓》,雖然我們比起來,算很少跑百貨公司的,但是她還是有這個經驗在SOGO百貨都有見到過電梯小姐,我覺得是跟她真實生活經驗相呼應,所以她覺得非常有趣吧
插曲:書中裡面有講到有一層,好像是436層(我忘了),就是有講到惠比壽七福神,跟相撲選手,我不知道,我女兒其實很喜歡相噗選手(難道是因為胖胖這樣赤裸有安全感?)還是因為小小時後剛好都有去日本玩,看過相噗選手娃娃跟貼紙,她個人很喜歡相噗選手,但我更意外的竟然我老公在念的時候,他知道相鋪比賽的一些規則跟七福神的由來等,竟然會滔滔不絕得講........
我:挖~原來我不知道,書中那一句這樣的中文是有這個含意
老公:你涉略的知識可能太少
我:躺著也中槍..........

繪本推薦 【NOCK KNOCK OPEN THE DOOR】

純童書繪本分享:2y前女兒點播率超高


NOCK KNOCK OPEN THE DOOR : 這本是我自己去逛書店,拿下來翻頁時,旁邊有一位媽媽看到,很熱情地跑過來跟我說這本她有唷,她小孩很喜歡 (一聽到女兒喜歡這關鍵字,我又馬上手刀了我XDDD),結果,買回家女兒真的很喜歡啊(好險)哈哈哈哈,這本書的SIZE是28*28,算是滿大的一本書,不是硬頁唷,它的每一頁的右邊有一扇很大的紅色門(每一頁的大紅門都可以敲敲敲打開,翻開會有一段文字敘述),女兒很喜歡敲敲敲敲然後打開看,每一頁會出來一個動物會陪著小男孩迎接下一個敲門的,倒數第二頁敲門的是男孩的爸爸媽媽抱著小北鼻回來囉!門後面的文字敘述是
Hello Little baby
sweet as can be.
You're the one we've been
Kwaiting to see .
最後一頁超級溫馨的!!!是小男孩抱著小北鼻,媽咪抱著小男孩,爸爸也一起坐在沙發上,全部敲門進來的動物們都為讓在旁邊。

繪本推薦 【GORDON and NORMAN】




我女兒目前3Y2M,最近這半年,以下作者Sue Hendra
的全系列書她都超喜歡,所以我全都有。
我再大野狼有看到系列的其中一本,媽咪們可能可以參考看看,是不是也是妳本人或你小孩的菜
現場或許也許有其他本,只是我沒有看到
因為真的很幽默,來分享同作者的二本的故事內容:
第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做GORDON的氣球,從氣球包包裡面被拿出來的時候還扁扁的,作者用將氣球打氣引喻為氣球長大囉!然後就長大長大長大(長大成人囉哈哈哈哈),氣球也要就開始去氣球學校上課認識其他的氣球朋友囉。

上著上著,(我忘了是畢業沒有)。
有一天G就參加了人生第一場派對,在派對上認識了一個女孩(浪漫啊~)從哪一天開始,女孩到哪裡玩都要帶著他(蜜月期有沒有)。
G就覺得自己真的好幸運唷!!!一定會跟這女孩快樂幸福過一輩子

然後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誤)
G就跟著女兒回家見家長囉~
沒有想!!!!到就在女孩帶他回家的時候!!!!
並沒有出現刻意刁難的女孩家長,畢竟不是世間情(噗)

是更恐怖的!!!!
原來!!原來!!!女孩是刺蝟控,她的真愛原來是刺蝟們,身上充滿好多刺刺刺的刺蝟們~G當然覺得性命堪虞啊!!!,逃阿~~~~~~

接著,氣球遇到麼術師,每天一起工作好開心,直到有一天,魔術師竟然說跟觀眾們說:好!我接下來要表驗的魔術是把汽球刺破唷~氣球驚呆了(你你你這個魔術師~這個沒有義氣的傢伙!!!!),G當然就就逃阿~~~~~~

最後,氣球遇到的是馬戲團的成員們(不要擔心,沒有火燒或吞氣球的橋段~哈哈哈哈)

就在馬戲團要到異地工作時,在海上遇到大風浪,船隨時可能要翻覆了,團員們可能都說掰掰要變小天使了,就在這個時候,氣球身負重任,因為他是唯一可以飛上天空,出去找救兵的!!!!!,雖然當下狂風暴雨,但G還是咬牙很堅強的流著雖然很害怕!!但是相當有義氣的自我鼓勵說
我一定要救我的朋友!!!!我不可以害怕!!!!!
(情與義~值千金!!)

雖然曾經經歷情變跟友情的背叛(自己在說)G的本性仍是超級善良的阿(抱!!!)

結果,皇天不負有心人啊(這樣形容不知道正確嗎?)
氣球快速通過狂風暴雨區,遇到了一個超大的熱氣球大哥!!!,大型的熱氣球大哥就跟著小氣球把馬戲團的成員全部從要翻覆的船走囉~大家都安全了!!!

最後氣球跟熱氣球一起參加歡樂遊行跟看煙火,是快樂的結局,覺得很可愛的書:)
第二個故事
有一隻蛞蝓每天看到蝸牛們唱歌跳舞,覺得自己應該跟蝸牛們是一家人們好友才對呀,因為外表上明明只差少了殼而已碼~,但蝸牛們就排擠他(好可憐)說ㄟㄟ你又沒有殼走開走開~蛞蝓非常樂觀,不放棄,他就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去把把甜甜圈綁在身上,當啷~結果郭牛們都覺得好漂亮的殼唷!(真勢利)來來來~手牽手我們是好朋友惹天天玩再一起,有一天他們一起在野餐的時候有一隻大大大鳥(好像是老鷹啦好像)飛過來要抓正在野餐的蝸牛吃。這時候大大大鳥捉住了蛞蝓往天空飛,此時,蛞蝓展現脫逃術,就是蛞蝓會分泌年年的那種液體保護自己逃脫敵人(這是真的唷~我還特別去查過哈,竟然還有科普教育有沒有哈哈哈阿哈哈)於是他就從半空逃脫,咻咻咻往下掉,掉到某家人的曬衣繩子上面的內褲上,噗嗤,此時他又突發奇想,覺得綁內褲在身上也滿酷的,結果,沒想到一綁,小小鳥兒們成群地就跟他倒招呼,因為遠遠看,他綁了人類的內褲在身上的時候,長得跟小小鳥好像!!TADA!

註:我個人(強調)我又試著在YOUTUBE上面查這作者所有繪本的影片,覺得製作的影片都毫無重點XD很可惜,根本不是分享或有重點,讓人沒有機會知道他的書籍其實很幽默!

有關孩子的英文學習,自己在美國念碩士時的震撼教育 - 美國夢

有關孩子的英文學習,自己在美國念碩士時的震撼教育
美國夢

在我畢業後工作了幾年去美國之前,我也有些叔叔是在我出生時就移民美國,所以
從他們的經驗中,我所謂的表姊表哥啦或是我爸摯友的小孩們哥哥姊姊甚是平輩
都是念柏克萊,史丹佛學校畢業外且相當能自給自足的人,所以我也依直覺得
挖喔~美國教育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很開放很明主。

後來我選的是教育學碩士,必須要實習,實習的時候是當地鎮上唯一的台灣女孩
他是小六跳機,媽咪是黑戶跳機(違法居留不能飛回來台灣的否怎救過不去)他還有一個
哥哥。

她長得可愛漂亮的,說得一口就是ABC腔,但你知道她每天三點下課(隊就是台灣們家長老師人人稱羨的三點下課)都在做什麼嗎??都在用MSN跟台灣國小同學打字聊天!!!!!(當時是還有MSN的年代)

我滿吃驚的,我就問她,為什麼不去跟同學玩啊 ?
她就說她教過韓國役的,西班牙裔的,越南裔的男朋友,但是每次下課他們一群人都講他們的母語,英語對他們來說終究是第二語言
然後,當初她的爸媽幫她選佛羅里達州,正是因為覺得這邊沒有華人,學英文好棒棒。

除了人際關係以外
我看過她的英文作文,簡直沒有文法可言!!還有其他的科目也是都是最後一名
所以她母親很擔心,請我幫他找我碩士班真的美國人同學來當家教
我也有幫忙正好我碩士班有一個女生之前來台灣還來找我住我們家
她是資優生對多元文化很有興趣爸媽有曾到北京工作過兩年吧
通常這樣的外國人對於碩士生才會比較友善跟主動
後來過了幾次之後,我同學就問我說
KAREN你知道TIFFANY(化名)的每一項科目的程度都非常非常非常差嗎>
我說我知道,但我以為是我的英文的文字程度不夠。
我同學說不是。

因為我的實習分數就是一周要有三天下課陪著這女生教她功課觀察她
所以後來我才慢慢知道
爸爸一個人在台灣貧命賺錢
然後他們來美國之前所有台灣的親朋好友都說
阿唷~美國教育部是台灣爛的這套啦~不用念書啦
所以女孩跟我說她小一到小六都是最後一名
也沒人會管她
所以我覺得基礎是完全沒有的

不過更嚇人的在後面
她哥哥知道只有她爸辛苦在台灣賺錢
媽媽完全部會英文因為又是黑戶所以不能隨便亂移動只負責生理上三餐上的照顧
她哥哥就偷偷自己寫了申請書說重病有休學(高中兩年)
然後每天照常上課回家
但都是跑去沙龍跟餐廳端盤子
媽媽會知道
是因為去亞洲超市買菜有教會的大陸人說 :你兒子的身體還好吧?
所以更令她爸媽頭痛的是是否要再把兒子送回台灣?!!!
所以妹妹其實會跟我說 她也想把成績用好她也不想叛逆因為她覺得她爸媽已經為她哥哥的事情很頭痛

所以每當我看到台灣家長有目的性有期待性地焦慮地去思考孩子未來學英文等等之類的
我都會覺得我不知道是為什麼???
這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經驗
我在當時就跟我男友(現在我的老公說)
做人處事真的不要救是削足適履,打腫臉充胖子,或是過度去做白日夢
因為她媽媽本人並非虎媽唷
但是我們在怎麼跟他說
妹妹的功課真的沒辦法需要可能更長期來重新回到打基礎
媽媽總是笑笑說部會啦~在衝一下~就可以上藥劑系~這樣藥劑師~一家就可以團圓了

是嘛??
分散了那麼久的一家人圖的到底是什麼也不不知道了
最好的出路應該就是兄妹都回台灣教英文吧!
紙少說出來人家一定會相信你在美國待過很長一陣子
THEN???
也有家長不認同,我也相當清楚,我也沒有要說幅任何人的力氣跟想法
相信大家活到三十幾歲要被說幅動搖本來的價值觀實在也有難度了

只是喔~就像我一直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現在被公共電視改編翻拍)
真的會發現
過了三十年
仍一堆以愛為名的爸媽,幫孩子鋪好了自以為是的康莊大道
遮掩蒙耳的看不見孩子們的不適應跟挫敗甚至低落沒有自信心卻仍要討好父母的愛
以愛為名的這種變形的愛面子壓力式教育到底要多久才會消失?
某種文化某種教育觀其實根本沒有改變,這才是最可怕的
還是覺得要打要罵
還是覺得學英文是必須的不得不得,這就是現實

但是我採訪過的大律師,我跟先生台政畢業
我們的工作或薪水也不算低
我們的工作也並沒有機會大量使用到英文啊??這不也是事實嗎??

也有人嗆過說好阿你就不要讓你孩子學英文阿
我覺得就是重點好像誤解了我的分享
我覺得始終回到成為爸媽該怎麼樣去學習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跟風
學著怎麼樣調解自己的情緒跟孩子們一起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有了禿然的變化
都能夠慢慢地有那個能力去彈性地面對保持對學習的愛好與品德的端正
這才應該是最重要的事情吧

如何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

編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 金色博士音樂生活創意中心總監 馮瓊慧
【大標】音樂胎教
  從醫學的角度觀察胎兒的發展,胎兒約在第16週已經有觸覺與味覺,到第18週的胎兒會有視覺與聽覺,胎兒對於聲音初步的感受就是母親心跳有節奏的韻律,進入第30週後,胎兒就會有記憶,所以胎兒在母親子宮中可能已經開始發展、觀看、傾聽、感覺...等等感官。
  所謂的音樂胎教,指得是從媽媽懷孕開始,即可以使用音樂安撫媽媽本身的情緒,同時也藉由音樂安撫腹中的寶寶,與寶寶進行溝通,金色博士音樂生活創意中心總監馮瓊慧建議,在懷孕的這個階段,為了讓準媽媽能有安撫情緒的舒緩,準媽媽儘量減少聆聽點狀式的打擊式音樂,例如,利用鼓聲來演奏的音樂;最好選用共鳴聲波頻較低緩樂器所演奏的音樂最佳,例如,利用長笛、大提琴所演奏的音樂,或是人聲所演唱的音樂,因為人體對這類的音樂,最容易產生共振,這樣的音樂,也最容易讓準媽媽達到身心的放鬆。
  那麼,流行音樂適不適合做為胎教音樂呢?馮瓊慧總監表示,過於刺激的流行音樂,會加速心跳,使胎動增強,西班牙的科學家更發現胎兒對音樂也有好惡,儘管他們還在媽媽的腹中,他們就很排斥重金屬搖滾樂了。如果媽媽真的很喜歡流行音樂,建議選擇創作型的歌曲,例如,雷光夏的創作,或是歌詞意義充滿正面意義的歌曲。


【中標】爸爸聲音低 寶寶感受更直接
爸爸媽媽的聲音是寶寶天生的安撫器。馮瓊慧總監鼓勵爸爸更應該多參與,因為爸爸的聲音比媽媽的聲音低約5~8度,對於音頻的共振波長也比媽媽來得長,共鳴的聲波也比媽媽的聲波長,所以,當寶寶在子宮中,爸爸的聲音對他來說其實是更直接而強烈的。

【大標】音樂教養 各階段大不同!
【中標】0~4個月
【小標】線形性的音樂
   這個階段寶寶從母體離開,正進入感官不斷被刺激的階段,這時候的寶寶也是最需要輔助的,爸爸媽媽要多觀察寶寶的各類反應,盡量協助寶寶適應與認識這個新的世界。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很喜歡聆聽線形性的聲音,從聽覺得角度來看,線形性的樂音通常屬於較冗長的音樂,可以讓寶寶有回到子宮環境的安全感,例如,利用大提琴所演奏的音樂,就是所謂的線形性的音樂。(利用鋼琴所演奏的音樂,則屬於點擊式的音樂。)

【BOX】媽咪產後心情低落,如何藉由音樂做抒發?
馮瓊慧總監以長時間在月子中心為媽咪與寶寶上音樂課程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大多數的寶寶很喜歡聽海浪聲,海浪的聲音會讓寶寶沉穩且開心。但是,有些媽媽聽到海浪的聲音反而會不自覺哭泣;如果媽媽產後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低落,馮瓊慧總監建議媽媽本身可以多聽G大調的音樂或是巴哈的對位式音樂,因為這類型的音樂具有理性的結構,媽媽多聽可以降低感性的因子,媽媽們也可以配合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拍點動作或是體操,盡量避免聽小調的音樂,因為小調音樂多是感情的催發。

【中標】4~8個月
【小標】使用音樂玩具、打擊樂
   4個月時,多數的寶寶已經開始翻身了,視野的空間改變了,視覺的探索也變多了,也從只能看180度到可以看270~360度的視角,在這個階段當中,爸爸媽媽可以利用能夠發出聲響的玩具,來製造音樂聲音,寶寶的視覺會追著音樂轉動,在吸引寶寶聽覺、視覺注意的同時,也在訓練寶寶身體各部分的肌肉發展。
 
 此外,爸爸媽媽也可以在這個階段輕輕哼唱兒歌,同時搭配能夠發出聲音的小玩具球,每次將兒歌哼唱到尾句的時候,刻意在寶寶眼前彈一下或晃動一下手中的小玩具球,不但增加趣味性,也會讓寶寶慢慢對所謂的音樂節奏更熟悉,反覆練習幾次,以後只要哼唱到尾句時,寶寶會主動想要看看小玩具球在哪裡,或是做出爸爸媽媽曾做出的動作:彈一下或晃動一下手中的小玩具球唷!這是讓寶寶很愉快的一個遊戲。

進入到6個月後,孩子開始學坐、學爬,配合寶寶的手部動作變多,爸爸媽媽也可以配合音樂,做出拍打的動作,爸爸媽媽可以選擇拍點強勁的音樂與寶寶一同玩耍,例如,節奏清晰簡單且拍點明顯的打擊樂,就非常適合7~8個月的寶寶。

【中標】8個月~1歲3個月
【小標】身體律動、和弦音型問答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扶站、學走路了,能夠做到的動作變得更多了,活動空間也變得更廣了,馮瓊慧總監強烈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階段挑選一些自己聽起來心情開心的音樂,多帶著孩子一起搭配音樂做身體的律動。
   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聽覺變得更加敏銳,爸爸媽媽如果多唱簡單和弦音型問答給孩子聽,並讓孩子自然的回答爸爸媽媽剛剛所唱的三和弦音型,可以協助孩子建立音感或音準,如果爸爸媽媽擔心本身對於音樂本身沒有太多涉略,可以購買最基本的8音磚,音磚是一種盒裝的樂器,將和弦音型的三和弦音磚固定於一個盒子上方,也是幼兒時期學習音樂會使用到的器樂。
   為什麼在這個階段特別鼓勵爸爸媽媽讓孩子聽和弦音型問答呢?馮瓊慧總監表示,其實和弦音型屬於音樂弦律重要組成的音樂元素之一,放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學習,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已經會模仿爸爸媽媽,也能夠給爸爸媽媽回饋,爸爸媽媽通常只要試著先發出或敲打出最基本的幾個音,然後停下來,你會發現孩子完全能接著模仿出你之前所發出的音調。

【中標】1歲3個月~2歲半:聽原聲帶
   馮瓊慧總監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階段,讓孩子聽一些優質的卡通電影原聲帶,以宮崎駿的電影動畫卡通為例,眾所皆知已經與他合作25年之久,他的御用音樂大師久石讓,久石讓出身音樂作曲科班,4歲開始學小提琴,畢業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曾五度榮獲日本影藝學院最佳電影原著音樂獎,堪稱日本電影配樂的第一人,創作的音樂能夠感動不同文化的人。此外,許多卡通的電影原聲帶,在配樂或製作的過程都十分講究,例如,迪士尼的電影卡通《美人魚》、《花木蘭》…等電影卡通配樂,也是集結了許多優秀音樂人的心血。

【小標】1歲3個月~2歲半互動與模仿的音樂遊戲
   1歲3個月~2歲半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用眼睛與耳朵觀察他們的生活,出現更多彷做的行為。歌唱與遊戲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很重要,爸爸媽媽不妨花更多時間陪著孩子一起玩音樂,有時候只是簡單地拿起絲巾來,隨著音樂舞動,對孩子來說,即使是還無法了解歌詞的意義,也會記得爸爸媽媽曾經運用哪些歌與他一起舞動玩耍,創造親子間美好的交流互動與音樂回憶。
  此外,有時候不見得要唱出整首歌的歌詞,前面用「Hmm~」哼唱,到最後一句或一個字時再唸出來,同時搭配做出一個蹲下的動作,前面「Hmm~」是「旋律」,後面念出句或字來是「聲音」,孩子不但可以學到的旋律與聲音的差異,與爸爸媽媽一起玩蹲下、站起來的時候,也等於是在活動肌肉。


【中標】2歲半~3歲半:歌詞與生活經驗相關的歌曲、創作型兒歌
   馮瓊慧總監認為,這個階段是累積孩子創意的黃金期,爸爸媽媽要多鼓勵孩子思考與創造,懂得轉變自己改變的能力就是音樂創作的基礎。爸爸媽媽可以先唱「do-re-mi-do,do-re-mi-do,mi-fa-sol,mi-fa-sol」再問問孩子,他覺得還可以怎麼唱呢?是不是也可以唱成「do-re-mi-do,do-re-mi-do ,sol- fa -mi ,sol- fa -mi」?此外,創作型的兒歌,或是歌詞跟孩子實際生活經驗有關連性的歌曲,都很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小標】2歲半~3歲半:加入舒緩型的慢板音樂
馮瓊慧總監建議,這個階段除了動態型的音樂外,也要加入節奏緩慢的音樂,在睡前或起床時聆聽,聆聽節奏緩慢的優質音樂,可以安撫孩子的心情。若是爸爸媽媽對於所謂的節奏緩慢的音樂不熟悉,可以上網搜尋「Adagio」,Adagio是義大利文,意思是慢板的音樂,另外,巴哈的G弦之歌、盲人歌手Andrea Bocelli所唱的歌曲,都屬於共鳴性高,能夠讓人情緒穩定的音樂。

【中標】3歲半~5歲
馮瓊慧總監提到,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搭配音樂歌曲的繪本,故事主題的音樂,或是具有故事情節的歌劇等,滿足孩子旺盛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一般來說4歲以後,孩子握筆會更加有力,在紙上進行操作,此時,爸爸媽媽也可以進一步為孩子加入音樂認知與學習,例如,帶著孩子一起學習畫出不同的音符的符號。

此外,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練習音樂合奏等更精緻的音樂遊戲,由爸爸媽媽先敲打出幾個音,然後讓孩子接龍,例如,爸爸媽媽敲打出
「Do-re-me-do-do-re-me-do-me-fa-so-me-fa-so」的音,請孩子當 do這個音的音樂小精靈,請孩子負責敲出弦律進行中的do的音,透過這樣的音樂遊戲與練習,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刺激與思考。4歲半~5歲,可以進行真正的樂器學習,不同樂器需要不同的方法與肢體成熟度,以學鋼琴為例,5歲前還是以探索玩樂的方式為主,5歲之後才會真正開始學習如何彈奏完整的曲子。


【中標】善用4拍的音樂

  一般人聽到4拍子的音樂,就會忍不住學起阿兵哥的腳步開始行進,踏腳擺手的怡動著身體,每一個拍子的行進都有著確定且快樂的感覺,使得每一個節拍的節奏都能確實的掌握拍點,讓人很容易用肢體掌握住音樂在肢體的協調練習,所以,4拍子的音樂可以為身體帶來協調訓練,例如,手與腳的協調練習。

   馮瓊慧總監推薦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遊戲的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是為表揚奧地利伯爵Count Radetzky 對國家建立功績而做的,直到現在,還經常在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於新年音樂會的中場取時出現,也時常在慶功會上演奏,在演奏時,觀眾會隨著樂曲演奏進而歡樂拍手,讓人感覺到正面鼓舞以及歡心的氣氛。這樣具有陽光熱度而且快樂的音樂氣氛,很適合爸爸來帶動。



【大標】我的孩子有音樂天分嗎?
【中標】音樂天分 3歲時可發現
  「有些有音樂天分的孩子,大約3歲的時候就可以發現」馮瓊慧總監說,但必須經過一些專業的測試與觀察,專業的觀察會觀察孩子有沒有辦法隨音樂律動,並且是在對的拍子上律動,也會看看孩子是不是能抓穩鼓棒,並請孩子完成8秒鐘的吹氣,由於孩子的認知還沒有發展完全,也還沒有時間的概念,可能不能做得百分百正確。

但是有音樂天分的孩子,反應的時間會比一般人快,或是幾乎能將檢測中的要求做到,這樣的孩子可能可以在4歲半~5歲時,學習6歲~8歲孩子能夠學習掌握的樂器。


【BOX】學音樂,一定會出現疲乏期
馮瓊慧總監表示,爸爸媽媽應該先了解,一旦真正開始學習樂器,不管事什麼樂器,或是剛開始是自己表示喜歡,一定會出現疲乏期,以鋼琴這項樂器為例,一般而言,孩子在開始學習之後的1~2年間就會出現疲乏期,而且疲乏期會持續1~2年之久,在這個階段當中,除了孩子需要更規律的練習外,更需要爸爸媽媽與老師的支持,以及給予孩子成就感。

【中標】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音樂老師?
  馮瓊慧總監認為,除了口碑之外,建議爸爸媽媽可以用3堂課的時間觀察老師是不是具有啟發能力,能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進行教導,因為通常到了第4堂課,孩子才會真正開始學習曲子。
  有些爸爸媽媽提到自己以前沒有學過音樂,沒有音樂方面的專業,所以擔心無法知道老師是否認真指導孩子?孩子是否有好好學習?馮瓊慧總監表示,首先,爸爸媽媽可以藉由主動詢問老師問題,跟老師溝通孩子的特質與學習狀況,從老師的回應,感受老師是不是個有耐心特質的專業教師。第二,即使爸爸媽媽沒有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也可以詢問老師的課程規劃與進度,例如,「老師,您預計怎麼規畫我孩子的學習呢?」,專業的音樂老師,不僅僅會事先規劃好上課的進度,甚至還會規劃好孩子課後的練習;馮瓊慧總監提醒,爸爸媽媽問問題的技巧十分重要,盡量以表達自己孩子的狀況為主,避免直接質疑老師,例如,「老師,我聽孩子彈同一首曲子彈了好久,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有什麼狀況呢?」而不是「老師,我聽孩子彈同一首曲子彈了好久,你為什麼一直不教我孩子新的曲子?」

10個巧手遊戲 強化精細動作發展

雅雅在大班上學期,經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尤其是在精細動作的部分有明顯落後,平常雅雅在班上很少進行畫畫及美勞活動,偶爾在老師要求下嘗試拿起畫筆畫圖,畫的線條細細淡淡有如絲狀,且仿畫、描寫能力都較同年齡孩子落後許多。

  下學年雅雅就要進入國小就讀了,眼看雅雅的畫圖運筆能力還很差,媽媽積極的為雅雅進行運筆訓練,希望能做好入學前的書寫能力準備,但雅雅意願還是不高,且常常因為畫圖寫字一事,與媽媽有相當多的爭執,讓媽媽不知所措。媽媽擔心如果不堅持運筆訓練,會影響小學後的學習能力,但又不想常為此與雅雅鬧得不愉快,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手部力量、協調性及靈巧度都較為不足,對於孩子自身的生活功能,以及往後入學的書寫能力都會有所影響,除了運筆練習外,筆者提供十個巧手運動,父母在家中可以帶著孩子一同進行。

  一、兩指動一動:嘗試找出孩子喜歡的食物,像巧克力、小饅頭,一次將一顆放在桌面上,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拿起來吃,如果孩子還是習慣用五指或三指取物時,則可利用家中的製冰槽(或其他有深度小洞的容器),在裡面放進小顆巧克力,讓孩子不得不練習用前兩指指尖深入小瓶罐中,才能取出小巧克力。也可以增加難度,將糖果放進透明(看得到以增加動機)的有蓋罐子,讓孩子先練習將盒子旋轉開來想辦法取出;或是將內容物改為是有包糖果紙的糖果,順便讓孩子練習將糖果紙撕開,作為手肌力及雙手協調的練習。

  二、大廚師遊戲:在家中和孩子一塊兒進行揉麵團、麵團活動,在麵團內加上小玩具、小珠珠,讓孩子想辦法在大麵團中一一取出;再和孩子玩壓麵團,壓成一片片的水餃皮後,在水餃皮內放進一顆小彈珠,一起來包水餃;包完水餃後,以雙手手掌搓揉麵團,搓成長長的麵條,並把搓成的兩條長麵條捲成麻花捲;或練習以前兩指揉小湯圓,比賽看誰可以搓得多,加強前兩指的操作及靈活度。為增加樂趣,可以加上模型,做成不同的麵團造形。

  三、手指謠:坊間有很多手指謠及搭配兒歌的錄音帶,一邊跟著念唱兒歌,一邊也可以增加十根手指頭的靈巧度,以及練習以大拇指輪流觸碰其他指頭,或玩警察捉小偷活動,一邊做出槍的動作(警察),一邊指出一根手指頭(小偷),左右手輪流替換,且漸進增加手指頭的數目,訓練雙手協調及反應敏銳力。

  四、小小設計師:平常在家中可以多讓孩子進行工具操作,像是玩打洞及釘書機活動。現在打洞的模型工具很多,找幾個孩子喜歡的模型讓他在家中打出不同的形狀,或是請孩子協助釘資料、打出紙袋樣(兩張紙合放整齊,沿著四周打洞,留下一邊即可);也可以配合節慶做不同造形的應景物,像是耶誕襪、服裝造形設計。

  五、夾子遊戲:家中的晒衣夾是訓練前兩指用力的很好工具,為引起孩子興趣,可以將夾子夾在孩子的衣服上,讓孩子先練習取下來,等孩子有興趣後,讓孩子夾在不同模型的紙板上,或是以夾物品的大夾子或是鑷子,讓孩子練習夾小玩具、夾彈珠、夾小米粒,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

  六、剝花生、瓜子、剝水果:在家中很多事情常常都是家人代勞,很少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動手來試試,其實不妨讓孩子在家中也有這樣的機會,要吃花生、瓜子或水果,也可以自己試試,或是請孩子幫忙剝給爸爸媽媽吃,孩子也會很有成就感。

  七、插棒、投幣遊戲:利用坊間的玩具,練習前兩指及手眼協調的能力,在投幣活動時,除了一次拿一枚硬幣投入撲滿的練習外,也可增加難度讓孩子練習一次先拿五枚硬幣放在手心,再一次投一枚硬幣進撲滿,其他硬幣不能掉落,做從手掌到手指的掌指協調練習。

  八、撕貼貼紙: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貼紙,利用坊間不同形狀、顏色、造形的貼紙,先讓孩子練習將貼紙撕開來。為降低難度,剛開始可以拿稍有厚度的貼紙(最好上面的圖案是孩子喜歡的),比較方便撕開來,或是稍微先協助撕開一小角,剛開始製造一下孩子的成就感,再慢慢增加難度。或以電腦設計簡單的圖案,以圓圈圈替代蘋果的輪廓,孩子練習以小圓圈圈貼紙,嘗試貼在蘋果輪廓的圓圈圈內。

  九、串珠、串通心麵、穿洞板:串珠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除了坊間的串珠玩具外,在家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串珠玩具,先將粗細吸管剪成小段(平常喝珍珠奶茶的粗吸管可拿來使用),讓孩子練習以粗線串小段吸管,或是直接以五顏六色的通心麵串成漂亮的項鍊、手鍊。

  十、針筒、滴管遊戲:可以在醫療器材行購買到無針針筒及滴管,以針筒及滴管將水由一邊容器取到另一邊容器,或是在圖畫紙上作成滴畫、吹畫。

從日常生活中 加強整體動作經驗

  除了以上活動外,家長在家中不妨就地取材,多提供不同素材的畫紙、畫筆、材料,讓孩子優游自在的進行美勞遊戲(撕、摺、剪、貼、著色……);讓孩子有機會多嘗試自理活動,像是讓練習自己扣扣子、接拉鏈頭、拉拉鏈、夾髮夾、穿鞋、綁鞋帶……,或是做簡單的家事,像是擰乾毛巾、擦桌子……。這些都是每天孩子例行的活動,但往往父母會輕忽孩子的能力,而剝奪了孩子的學習經驗。

  一般精細動作、手部動作能力不佳的孩子,較多是源於軀幹、肩膀、手臂、手肘、腕關節等穩定度和靈活度不夠,所以在家中除了進行桌面上的操作活動外,還可以改變不同的姿勢進行例行的操作活動,像是在牆上作畫、走迷宮,或直接將磁鐵棋盤掛在牆面與孩子玩棋類遊戲,做垂直面手臂懸空的練習;以及在地面上雙手撐著作畫、玩樂高積木,或趴著丟沙包進入前方固定的容器內等。此外,還是要建議多帶著孩子進行攀爬、吊單槓、小狗爬行等活動,以加強孩子的整體動作經驗。

  精細動作的發展,除了動作經驗的增加外,當然也須實際了解孩子的手部本身機能(神經、肌肉、骨骼……)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觸覺、本體覺和視覺等感官訊息的支持。孩子沒辦法進行精細動作的活動,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觸覺較為敏感,或是本身受限於視力或視知覺問題?這些除了家人平常的觀察及了解外,也須借重相關專業(復健科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視力師……)的進一步評估及釐清。.
精細動作─發展就像一座金字塔

                                     職能治療師  蔡詠如

    當我們提到精細動作,不外乎最先想到的就是拿筷子、剪刀、寫字,簡單來說能夠有品質且有效的”操作工具”是精細動作最大的目的,但是孩子是怎麼一步一步將這些技能通通學會的呢?

    精細動作包含了伸手取物(reaching)、抓握(grasping)、於手掌內操弄物品(manipulating objects)以及工具使用(using tools)四大項度。當3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對外界事物好奇、想嘗試身手去觸碰物品的那一刻起,精細動作的發展就已經開始;儘管當時寶寶的軀幹穩定度不足,無法支撐自己坐起或者移動肢體來真正的拿取到物品,但隨著每一次動作的嘗試、與視力發展,大約到4-6個月時,寶寶就能精準地拿取身邊的物品,同時間寶寶會發現並且學習到,搖動手上的玩具可導致聲音發生的因果關係,而開始想要操弄玩具,包括翻轉、換手、撥弄…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精細動作的發展猶如一座金字塔,若要能爬到頂端、達到工具操作的目的,粗大動作、知覺能力以及認知的發展就會是一塊塊構成金字塔的基石,缺一不可;但如同俗話所說「熟能生巧」,足夠的實際操作經驗扮演連結各項基礎能力與內化的角色,是促進精細動作發展裡最重要的歷程。

    實際在引導學齡前孩子使用雙手的過程中,猶如辦家家酒的假扮遊戲最能幫助孩子進入練習的情境而不覺得是在訓練,以下讓我們看看一塊黏土是如何施展魔法,讓孩子個個搖身一變成為天才小廚師:

*          小廚師大身手

1.    暖身活動─揉麵糰:將黏土拉開成絲,再一一黏起搓揉成塊。在拉開黏土的過程中,孩子須固定手指抓握住黏土的動作,依靠從肩膀、上臂接著手肘向外伸展的力量將黏土撕開,反覆此動作的過程可強化整個上肢近端關節(肩膀、手肘、手腕)的力氣,為接下來精細動作的手指操作提供良好的支撐與穩定度。

2.    煎餅製作:黏土搓圓→壓至最扁如薄片→手指頭按壓餅面當作加料→捲起完成。

3.    水餃:黏土搓圓→壓扁一些如圓形肉餅→手指按壓肉餅周圍→兩側捏起對折→將周圍捏合形成水餃形狀。

4.    包湯圓:捏起黏土些許,搓揉成和彈珠相似大小的圓形→將彈珠置於黏土上方→手指將彈珠壓入黏土中→包起來。

5.    彈珠水餃、尋找彈珠:再揉一塊黏土壓扁,將方才包好的彈珠一一放入後,將周圍捏合形成超大的水餃。最後再請小朋友將黏土撥開找出彈珠,並利用大塊黏土的黏性,將彈珠上的殘餘黏土清理乾淨,收拾結束。

    上述活動中使用到的精細動作技巧,歸納為以下:

ü  搓圓:需運用雙側協調能力,孩子一開始由於雙手無法良好做出反向畫圓的動作,單向動作的結果容易變成搓長條,因此可先讓孩子將黏土放置於地板上,以單手做搓圓的動作即可。

ü  壓扁:學習不同的力道控制、壓出不同厚度的圓餅。當力氣不夠時,可建議孩子將手打直後用整個上半身的力量往下壓,其反作用力也可提供孩子訓練近端關節的穩定度。

ü  捏合:可觀察孩子在捏黏土的過程中,是否使用拇指與食指的指尖做對掌動作,讓虎口保持撐開的圓弧形,此為握筆姿勢中最基礎的要素。

ü  撥開:可加強食指或者拇指單一動作的訓練,以及手指間的分化動作、雙側整合的經驗,例如:一手在撥開黏土時,另一手須做拿穩彈珠的工作。

ü  三指抓握動作:由於將彈珠上殘餘的黏土清掉時,須以食指、拇指、中指拿住彈珠,像蓋印章的動作按壓於大塊黏土上,類似捏合黏土的作用,此一動作也可為日後握筆、或者剪刀的使用做準備。

    練完單純的手指運動,接著可加入一些視覺要素,除了讓遊戲變得更多元、有趣,也可進一步提升視覺與動作整合的能力:

*          貼紙躲貓貓:將十幾張印有小朋友喜愛圖案的貼紙對半剪下,混合於一起後,請小朋友找出可相互配對的貼紙。此活動的重點在於撕貼紙、以及將配對貼紙黏在一起、做對準的手指動作,都考驗了小朋友手指精細的協調能力。另外待小朋友熟悉了搜尋貼紙的方式,可進一步將貼紙黏貼於房間的各個角落,加強小朋友進行配對時所需的視覺搜尋以及視覺記憶能力。

*          積木陀螺與直升機(如右圖):旋轉陀螺的動作會分化並使用到較多根手指頭的動作,接觸手指面積較廣;而旋轉直升機時,則是以前三指的指尖動作轉換為主。拼裝積木的過程中,若小朋友尚未能直接以觀察的方式仿作,可先示範一次並將步驟解釋清楚讓
孩子記得。

*          紙蝸牛:將紙剪成長條狀後,讓孩子自行想辦法捲起,越細越好,最後鬆開手後即形成蝸牛殼,最後由大人協助將蝸牛的觸角與尾巴剪出。若孩子能將紙捲捲得越細,表示其運用指尖操作的能力就越好。

華德福教育給我的震撼 (個人觀點)

華德福這個非主流學派,對我個人的震撼教育
        剛剛有不小心滑到以下那個連接我不認識的人寫的文章,我真的非常震驚!!!!!以一個母親的身分。我以採訪者的身分(還沒有當母親之前)去採訪華德福慈心的校長,我的震撼教育。我決定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我自己的震撼教育,說白一點,我覺得我是因為那一次的訪問,讓我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就對華德福教育,感到像是宗教一般的偏激,而且我自認為我對話者,問問題者是校長。應該是夠具代表性的人物了吧。
          (1) 真的像文章中這位我並不認識的媽/所記錄的。當時校長就跟我說,他們不看書,繪本,但家長可以講故事。這對於兒童文學畢業的我來說,是很大的震撼,於是我當下就問了原因。校長說:因為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要看就要看真的動物,而不是看畫出來的。我又更震撼了!!!因為這群裡面有再真實世界就認識我的人,知道我很喜歡畫畫。我叔叔是漫畫家敖幼祥,所以我們家從小對漫畫這種東西也沒有再禁止的。叔叔的朋友都是漫畫家阿,尤其我小時候是奶奶帶的,奶奶家都是叔叔跟這些朋友的作品。不能說,我喜歡畫畫跟這個友關係。但我想到我在政大修廣告學的時候,友開設講到創意思維的討論,我至今都記得也認同,人類的創意是奠基在其他人跟你自身的經驗,眼界之上的,就跟沒有任何晃意識憑空而來一樣的!!!!!!
      加上後來新聞系畢業後工作幾年我出國念書,看繪本討論繪本的時候,我們更是會用美學的,文化的角度切入。各個文化的繪者,表現的意義或是色彩等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同?所以我無法接受,為什麼只能看真的斑馬???然後又不准看電視???那我也很想說我覺得那些被倔養在動物園的真實動物超可憐的耶,那根本不是他們的家好嗎????去哪裡看真實斑馬???就是硬要找真實斑馬的照片就對了????我個人(強調)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個行為跟理念(但我沒去研究這個非主流體制學派的起源究竟是什麼)但我只是想說,校長本人也只是一面的宣廣這樣的理念,卻無法真正的具體地回答我的疑惑,讓我感覺真的像是宗教領袖或有權威教授性人格的人,好像不容人提問題?
        (2)這邊補充,先跳開校長這部分還沒有結束,就針對繪本,我參加過臉書上一位有眾多粉絲團的媽咪,我其實很喜歡她的文筆,感覺很溫柔,所以我後來跟先生友一起,夫妻,一起去付費參加了這位媽的講座。我有私下提問 (就是每一位家長都可以不具名先寫下問題傳過去在整天的演講結束後,會一併公開抽開問題紙條回答)我的問題是: 請問,我帶我兩歲整的小孩去書店聽故事,但她好像習慣了或很喜歡聽我(媽咪本人說故事),所以,大概有試過10次踏進書店,聽別人說中(英文)故事,她都會一直抽書希望我在一旁獎給她聽。而不聽再書店的活動姊姊或老師們(付費或不付費)說故事。但有時候媽咪也想要從別人說故事的經驗中學習,或是超微喘息一下,想請問您的建議是什麼?!令我震撼的是,主講者講完我的問題之後,就只是輕描淡寫地以一種"我覺得"很不穴的姿態說: 我不會帶小孩去書店這個場所聽故師。結束。當時,我承認我是滿激動的唷私下,一直跟我老公說,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啊的回答啊!!我本人完全無法接受
       (2-1)我會講到(2)是因為這位很有名的媽咪老師,就是從體制內到體制外華德福任教的老師,她也有兩個孩子。
        (3) 再來,華德福的主張隨便 GOOGLE一下就知道 不打分數。再跳回我訪問校長的時候,我舉了自己唷,我自己的例子,因為我一直覺得我會感到問號的問題,應該也是平常讀者想知道的吧?!畢竟我們就是想知道什麼是華德福?而不是要來宣揚華德福。我就提問了: 可是,校長,我在小一到小六的時候,我覺得我運氣很好,三個導師都常常派我去參加作文跟畫畫比賽,我爸媽是忙到也沒有特別讓我去補這兩個才藝,當時,小一到小六的我,也只覺得,喔可能同學都不喜歡做的多餘的苦差事,然後我覺得我沒差,也不能說我做得很開心唷,但我偏向乖乖會照著老師的話做的,我就畫畫我就寫文章,然後他們都會幫我頭國語日報,然後就刊出來了,因為我爸媽真的也沒特別鼓勵我(要是我現在對我自己女兒我絕對會剪下來錶框XDDDD誤)重點是,我想表達,也因為國小一到小六的經驗,讓我經過了國中三年的低谷,等到了選科系的時候,我回想起到底自己喜歡什麼?興趣什麼?於是,大傳,新聞,真的就是我的選項了!!!我說真的,我很感謝小一到小六的老師。因為也沒什麼人情關說,可能就是那六年我運氣特別好(所以後面國中雖了三年XDDD遇到會撕我畫畫的導師這樣XDDD)所以,我覺得,假如拔除了我小一到小六的經驗,我到底要怎麼發現我自己哪一個地方是有強項?或是有天分的呢?因為事實證明,我對於現在的工作,我對於寫東西,有高度的熱忱。結果,我真的都忘記那校長怎麼答覆我了。就是很離題的一個回答啦~
      我甚至演深問說,因為華德福目前在慈心宮辦民銀只有到高中,所以我問了,那考大學呢?校長,我不確定,校長是否有說出 :學歷無用論這5個字(反正我每個訪問都有錄音我應該去找一找雖然很不想重聽XDD)但是他就是一再強調,為什麼要追隨這個社會?我們要教孩子當改革家,而不是追隨者。我發誓,因為畢竟對方是受訪者,基於基本的職業道理跟禮貌,我是不可能馬上嗆對方的。但我心中問倒此,心中已經發毛~我很想問但我沒有問出口的是,我如果不是政大新聞畢業,我找我第一份新聞台的工作,有其他幾百人跟我競爭,我是不知道我主管他真的有那閒工夫,去面試幾百個人嗎?即使有一位機械系的寫履歷說她滿滿熱忱,但他要如何證明???!!!!有工作的人都應該可以理解吧?最快的方法,或是必須要做的方法就是,先篩學歷。是不是這個科系。不是嘛?
         (3-1)碰巧,我曾經訪問過名夫妻倆對再家自學者的,也偏向負面經驗,說白一點,要搞自學,是一條辛苦的錄。而且!!!請大家要看清楚,自學要搞,後面投資的金錢也一點都不少唷!!!所以當我聽到校長講一堆學歷無用論啦,納巴拉巴巴的,我就很容易馬上切換到 :又來了~~好像講得人人都有本錢,輕輕鬆鬆就可以自學呢~那些名人搞自學的,可都是花了大把鈔票請國手等等之類每個專精領域的專家去教導他們的孩子唷!但那些名人坦承了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滑到那位陌生人媽咪的文章,真的讓我覺得,很認同啦,就是另一種私校啊?
      (3-2)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大概有三位朋友,變成媽媽後,真的島內移民去宜蘭,就是為了讓小孩們念華德福。其中一位,是我在美國念碩士認識的朋友,客觀表現非常優秀是醫學院的,但是我忘記他哪一個孩子是被診斷有障礙發展的,但他們家兩夫妻都是家境是超越小康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島內移民去宜蘭,然後讓小孩念完慈心就送出國(攤手)這也算很誠實的+有經濟實力的。(念康X不就也是念到高三就直接出國念大學,可能也沒有差多少啊)
       (3-3)比較讓我震撼的是另一位朋友,也是為了讓小孩們念華德福島內移民的,我去宜蘭找她玩的時候,他自己就忽然氣呼呼地談到  : 有一群人啊~就是硬要來念華德福~硬要來搶硬要來排隊~但是下課後,還是讓孩子們去安親班~才藝班,他們到底有沒有搞清楚奘況阿巴拉巴拉~他們憑什麼來念!!!!!!  我發誓!!我 !!超!!傻!!!眼!!!跟我被校長嚇到的程度差不多吧~這位朋友以前在我心中是很能接受多元事物的,也很獨立也很有自己想法的女性。但我當時我只在他身後看到  "非我族類!死!"的 字眼顯現出來。我很驚訝為什麼會越活越狹隘!!!!為什麼要遵守每一條細節,才有"資格"念華德福??!!你說這不是宗教,我還真想步道有什麼其他形容詞
       (4) 大重點來了XD(好酒沉甕底的概念)我實在沒料到,真的有一天我會有機會,用文字來寫下我這段經驗XD。好!就是華德福有一項重大的活動是爬樹。經過校長的解說,大致就是人從小能從爬樹當中,了解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該如何去克服,思考巴拉巴拉的。我覺得這一段對當下的我來說,還好(畢竟前面震撼到我的東西已經太多,其實我可能當下已經在思考,完蛋了,公司規定是每一篇稿子都要讓受訪者看過,才能出,畢竟很多事講到專業心理發展跟疾病的。所以,我在思考,我如何讓我自己能交稿,但不要寫出宣揚他們這學派教義的報導)尤其人其實很難去寫出違反自己相信的文字(尤其我那麼吃誠實豆沙包的)XDDDD好~就是反而是回到家之後。
        當時我還沒有孩子喔,我就跟我老公分享,我如何被嚇到~問他說~你不覺得很可怕嗎?是鬼故事XD其實應該還有更多細節有嚇到我,但我經歷了生孩子之後過了三年真的印象超深的只剩下這些了。好!!!最後一個是爬樹。我老公島是反問了我 : 要是我是妳(採訪者)我當下很想問校長一個問題耶,他說華德福教育是不比較,不打分數。可是,比較其實是中性的東西,就像A頻果比B頻果大顆,B蘋果比C貧果顏色更深。這些都是中性的東西與陳述,不是嘛?是人類原始的本能,為什麼要否認這些人類本能的東西啊?拔除他們???好像很奇怪耶???而且,妳(受訪者)怎麼沒想到要反問校長說: 可是如果一直到了小四到小六的年紀,根本不需要任何家長或是老師來告訴你,誰是美猴王,誰爬樹爬得最快,最部會跌下來,爬新的樹的時候能夠最有能力,人類小孩自己都會知道啊!!妳怎麼不會想要反問校長,這樣的比較,要怎麼拔除???!!!!
      (4-1)我當時覺得我機械系的老公好適合當記者喔@@!!!!!! 太有道理了耶!!!但我根本不想補問XDD,因為通常訪問結束到稿子印刷前,我們都會跟受訪者友聯繫跟改稿子等等,是可以再補問的。但我已經不想再聽到那些毛東西XDD。但總之,我覺得我老公說得太!有!道!理!!!了!!!!!
       (4-2)比較的本身,真的是中性的,甚至有些基礎知識與陳述都是奠基於比較。重點是看人,怎麼去表現出來。而不是一些死板板的教條,或某些活動。
        (5) 我又想到了! 有一點是這個學派(華德福)應該使起源於歐洲,因為在訪問的過程中,校長提到他帶著他們的師生去德國。因為他當是給我本人我本人我本人(強調三次)的感覺就是,很像是很多劉洋的老一輩好像深怕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出過國。讓我感覺道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我其實很討厭這種感覺。尤其,可能是自己有機會出國念過書,我更會覺得,外國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唷!!!真的都是回歸到人本身,我依樣有遇到美國的年輕教授跟台灣的老舊獸一樣啊,算出席率的唷,妳沒有到,不要廢話。就是C
     一堂沒出席管妳重病還是家人怎樣了,就是C
    因為我還被叫去辦公室聽這位美國教授對著我親口說  : 妳知道嗎?其實妳值得A 跟B的,但是妳請假回台灣用牙齒,妳缺席了兩堂,所以我只能給妳C。 超變態的阿(攤手)但我當時還有哭XDDD

「搶玩具」「打人」爸媽如何教?

🐳 發展
快四歲的哥哥與兩歲半妹妹一起玩,會出現衝突很自然,兩個孩子發展階段都自我中心階段,但是社會化遊戲可能已經在不同歷程,哥哥可能在聯合遊戲、妹妹還在平行遊戲,雖然他們兩個只差一歲半,但是對幼兒來講,能力上的差異是很大。孩子們雖然常有衝突,但是也喜歡玩在一起。

🐳 協助孩子建構能力:
若常常玩到後面,妹妹會打哥哥。可以先觀察一下兩個人互動,到會發生衝突的點是什麼?比較知道當下兩個孩子分別要幫忙什麼,因為兩個孩子在能力上都需要大人協助與引導。
例如:若妹妹走過來要拿哥哥東西,拿不到生氣就要打人,可以在妹妹拿不到玩具,哥哥生氣的時候,大人在一旁先把自己的能力借給孩子,跟妹妹說:「哥哥不給你玩具,你很生氣(同理),但是生氣不可以打人(設限),你可以打這個抱枕或是選擇玩其他玩具。(給予替代方案)」


🐳 回應哥哥被打當下或與妹妹有衝突,哥哥的內在需求:
=> 是希望找到方法,阻止妹妹搶玩具?
=> 還是,生氣時希望媽媽可以秀秀呼呼(找媽媽充電)?然後就又繼續找妹妹玩,好像剛剛沒有發生過衝突ㄧ樣。有時候孩子只需要乎乎,他們自己在一來一往中,也找到方法相處、一起玩。
=> 或.....

🐳 「先回應孩子需求,調節情緒,再處理事件。」
例如:「媽媽看到你有跟妹妹說:玩具現在是你在玩,妹妹要輪流,我覺得你做得很好。但是妹妹講不聽搶不到玩具還打你,讓你很生氣,你現在希望媽媽做什麼呢?是要媽媽秀秀,還是...」


🐳 大人要先安頓自已情緒
媽媽提到每次看到這些現象,情緒感受如何?可能是生氣、無奈或是心疼孩子。媽媽也需要先安頓自己,再去回應孩子,也比較能陪伴孩子練習某能力,不被自己情緒干擾。親職教養中「父母好孩子才會好。」


芸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  王嘉琪心理師

使用脖圈游泳,小心頸椎受傷,小孩無法言語,家長難以發現!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專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與郭教練一致認為,孩子1歲前應盡量避免使用游泳脖圈,潘俊伸醫師表示,寶寶的身體在水中呈現無重力狀態,加上寶寶的肌肉力量在一歲前仍是偏弱的,如果寶寶戴著脖圈在水中隨意扭動,其實很容易造成頸椎受傷!

那麼,如果寶寶的頸椎已經受傷了,爸爸媽媽又該如何發現呢?潘俊伸醫師表示,如果寶寶的頸椎受傷,會造成身體肌肉力量不夠,最明顯的就是身體兩側的姿勢會開始不太對稱,在平躺時,可能有一邊的手、腳會正常的晃動,但是另一邊的手、腳則會感覺較無力氣,也很少在動。 不過,最令人害怕的就是寶寶語言能力未完整,所以頸椎已經受傷,爸媽發現不了!!!

by潘俊伸
現職: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專科主任醫師
By郭鴻星
現職: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游泳教練講師

嬰幼兒學游泳

 
採訪撰文/敖庭綸

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嬰幼兒游泳講師郭鴻星表示,嬰幼兒學游泳的主要目的,除了讓寶寶有機會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做身體伸展與末端肢體訓練外,最重要的其實是增進親子關係!因為嬰幼兒學游泳,從暖身到下水,爸爸媽媽都必須陪伴在寶寶身邊,與寶寶一起學習,無形中讓寶寶有更多機會跟爸爸媽媽貼近、互動。
Baby Swimming!嬰幼兒學游泳
Q : 寶寶幾歲可以開始學游泳?
鷹萬游泳學校總經理黃正昌指出,由於國情與環境的不同,在歐美,小朋友出生2個月,爸爸媽媽就帶著去學游泳了;在台灣,大約滿6個月後,可以帶著寶寶學游泳;最主要是因為寶寶滿6個月後,在各方面的發育都較為完整,頸椎也已經有支撐的力量了!黃正昌總經理再三強調,嬰幼兒學游泳,爸爸媽媽必須從頭到尾陪伴著小寶貝,從入水前的暖身運動開始到進入泳池,聽從專業教練的指導,一起學習。
Q :寶寶進入泳池前也要暖身嗎 ? 寶寶還那麼小,頭髮稀疏,要戴泳帽嗎?
黃正昌總經理表示,游泳前一定要暖身,如果是1歲前的孩子,有些暖身動作無法做到,教練也會指導家長幫寶寶進行按摩等動作,進而達到暖身的作用,此外,戴泳帽進入泳池是衛生局的規定,因此,不論年紀再小,都應該要戴泳帽入池。
Q:適合寶寶游泳的泳池溫度是幾度?
郭講師指出,一般來說,適合寶寶游泳的泳池溫度約在31~32度之間,以不低於30度為宜;31~32度的水溫摸起來涼涼的,但因為人下水後會在水中進行伸展以及運動,所以這樣的溫度是最剛好的。
Q:寶寶還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要帶著他去游泳,是不是一定要幫他穿上游泳尿布呢?
郭講師表示,以他過去的教學經驗,其實一般的小朋友很少會在泳池內上廁所,最主要是因為在專業教練的帶領下,寶寶會覺得這段時間是在跟爸爸媽媽玩,非常興奮跟專注的時候,通常不會想要上廁所,除非是當天喝了太多的奶或是腸胃不適,才會出現例外情況;不過,如果爸爸媽媽還是很擔心,郭講師建議,可以幫寶寶購買嬰幼兒專用的泳衣或泳褲,穿上後,即使寶寶在上課過程中便便了,便便也不會進到水中,嬰幼兒專用的泳衣或泳褲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重複使用。
寶寶學游泳好處多
感覺統合:水中多了浮力,依靠浮力可以做出許多在陸地上無法做到的動作,例如,在專業教練的帶領下,寶寶在水中飄浮,前後左右搖擺等動作都可以刺激前庭覺;此外,寶寶在陸地上可能只能爬行,但到了水裡可以更容易抬抬脖子、踢踢水、動動手,刺激肌肉伸展,有機會練習與訓練到手臂力量、手眼協調。
增進親子間關係:從入水前的暖身運動開始,爸爸媽媽就必須幫小寶貝適當地按摩做肌肉放鬆,此外,很多時候孩子需要依賴爸爸媽媽才能在水中達成某些動作,慢慢地孩子也會越來越相信父母是可以相信與依賴的,彼此關係因此更加緊密。
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抵抗力:游泳對於肺活量的增加、耐受度的提升、體格的發展等都有正面的影響。
放鬆肌肉、提高睡眠品質
Q : 擔心不乾淨的水質,會傷害小寶貝稚嫩的肌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
判別泳池的水質是否乾淨呢?
在岸上輕輕拍打水面,若拍打後產生很多氣泡,而且短時間內無法散去,就表示換水速率慢,水質已經老化不佳。
選擇固定有在進行游泳教學用的游泳池。
確認泳池是否有將水質狀況表公告出來(會標示含氯量、水溫、酸鹼值、氣溫、測量時間等)。
政府規定泳池必須要加氯,其實就連一般家用的飲用水也會加入氯以免水質在管線運送途中遭受污染,一般來說,氯跟人體皮膚接觸後也會自然揮發,不過,如果游泳池內的氯過量,可能會讓寶寶的過敏問題更加嚴重。
如果一進到泳池就聞到刺鼻的漂白水味,就表示氯的含量可能過高,此外,爸爸媽媽也可以注意一下泳池是否有在水表面上加裝抽氯設備,通常有加裝抽氯與空調設備的泳池,較少會聞到過濃的氯味
選擇通風良好的泳池。
Q : 第一次帶著寶寶學游泳,爸爸媽媽跟寶寶都沒有經驗,不免心中還是會有些緊張害怕,有什麼地方應該要特別注意的嗎?
注意寶寶熱量補充:入水游泳前的45分鐘,可以讓寶寶吃點好吸收又有熱量的食物,例如,香蕉或是粥(年紀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吃一點巧克力);游泳起來後的45分鐘內可以餵奶或是補充蛋白質;如果游泳時,發現孩子想睡覺了,家長也可以告知教練,再帶著孩子上岸餵孩子喝些奶後充分休息,孩子就會恢復精神,長期下來也可以增進體力。
爸媽要先學會放輕鬆:小寶貝對於第一次陌生的經驗、新的環境,會緊張是正常現象,最主要的是爸爸媽媽自己要先放鬆心情,與教練做好溝通,才能夠進一步協助孩子與「水」更加熟悉。尤其在泳池中難免會有水花不經意濺到臉上的情形發生,有時候只是孩子揮動自己小手的時候,不小心把水花濺在自己臉上,自己把自己嚇了一跳,還忽然大哭起來,此時,爸爸媽媽反而要用放鬆的心情與語調,輕輕地把水撥掉就好,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很安全的,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最忌諱的就是看到孩子大哭,就十分緊張地馬上說:「好好好,不哭不哭,我們上去,不游了!」,小寶貝往往是因為感受到爸媽的緊張,才會開始緊張害怕的。
讓孩子習慣有水花濺在臉上的感覺:有些爸爸媽媽平日比較小心謹慎,在家幫小寶貝洗澡洗頭的時候,都會刻意避免水花濺到孩子臉上,只將毛巾沾濕、擰乾後幫寶寶進行臉部的擦拭,如果孩子之前無類似經驗(水花濺在臉上癢癢的感覺),第一次進到泳池也會特別緊張;因此,建議家長平日在家幫小寶貝洗澡時,不妨刻意製造一些水花輕輕潑灑到孩子的臉上,讓孩子慢慢熟悉有水在臉上感覺,也會慢慢知道知道這並不會對他造成任何傷害。
正式下水游泳前,讓孩子熟悉環境:可先帶孩子前往游泳池,在岸上看看別人游泳,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熟悉環境,或是平日在家幫孩子洗澡,家長有時候也可以穿著泳衣或戴上蛙鏡,這些都是讓孩子慢慢熟悉,減低害怕的方法。
注意保暖:運動後適度的保溫有其必要性,由於運動後人本來就比較容易疲累,嬰幼兒身體的抵抗力也還沒有成人來得好,因此,上岸後最好立即用乾毛巾將孩子包覆、擦乾。
Q:我有兩個寶寶,一個8個月,一個2歲,都沒有帶他們去游泳過,今年夏天想帶他們到游泳班體驗看看,不知道游泳班是會依照不同的年齡做分班教學嗎?因為自己是旱鴨子,不知道如果這樣跟著寶貝們一起去上課,會不會影響到他們學游泳呢?
郭講師表示,父母本身會游泳是最好的,不會游泳也沒有關係;事實上,父母本身不會游泳,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他們對水可能比較害怕,只有這一點比較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讓寶寶也會跟著害怕。
游泳班的分野最主要是以「孩子的身體發展」做區分,一般來說,一歲四個月之前屬於嬰兒期,上課時會成為一個團體;一歲四個月之後屬於嬰幼期,此時,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也已經明顯跟嬰兒期不一樣了,開始會走路,也有較高的自主權,不見得會什麼都照著大人說的做,則會歸類成另一個團體上課;不過,郭講師強調,年齡只是一個最簡易的分界線,主要還是會以個人發展差異來判斷讓孩子進入哪一個團體裡學習。
Q:孩子幾歲開始,可以正式學習自由式、蛙式等真正的游泳技巧呢?
游泳教練陳麗如建議,大約等孩子3歲後,語言能力到達一個程度,可以自己跟教練反映累了,或是身體哪裡不舒服,也能完全理解教練說話內容的時候;若是孩子的肢體協調還沒發展完成,爸爸媽媽就急著逼迫孩子提早學習,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與壓力,沒有任何幫助!
陳媽咪的經驗分享
本身是游泳教練的陳麗如,同時也是一位新手媽咪,在自己寶寶7個月時,她第一次帶著寶寶下水,寶寶就玩得不亦樂乎!她想提醒爸比媽咪,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最重要,抱持著與寶寶一同輕鬆玩耍的心情,好好享受與寶寶一起上課的時光,而不是期望寶寶上了游泳課,就要變成水中蛟龍!此外,她也進一步與我們分享,浮具的準備並非絕對必要,由於寶寶還沒有能力控制浮力,有時候反而更容易失去平衡而嗆水,爸爸媽媽的手才是寶寶最好的浮具!
Q:寶寶嗆水怎麼辦?
郭講師建議家長採取以下三種方法中任一種進行處理:
方法一:家長離開水面,並抱起孩子,讓孩子的身體呈現水平,放在自己肩上(此時孩子的身體與家長的身體呈垂直),讓孩子的口鼻下,孩子的下巴在家長的肩膀後側,孩子的屁股約在家長的頭部,這麼做是避免水進到孩子的肺部。
方法二:讓小朋友離開水面,抬起小朋友的下巴,讓小朋友的口鼻朝上(像是站著向上看天空的姿勢),並請小朋友用嘴巴呼吸。
方法三:讓小朋友離開水面,家長捏住小朋友的鼻子,並且跟小朋友講話,分散小朋友注意力。(最主要也是協助小朋友用嘴巴呼吸)。
寶寶嗆水時的小叮嚀
1.寶寶游泳嗆水時,千萬不要拍!因為寶寶的器官發育還未成熟,所以拍是相當危險的動作!
2.只要在寶寶不舒服哭泣時,停止正在水中進行的動作,輕輕抱起寶寶就可以了,爸爸媽媽切勿過度緊張,否則寶寶也會被影響,變得更害怕。
3.善用鼓勵語氣:「爸爸媽媽知道你表現最棒了!」代替對寶寶用過度疼惜的語氣「好可憐唷!爸爸媽媽秀秀!」。
使用脖圈,小心頸椎受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專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與郭教練一致認為,孩子一歲前應盡量避免使用游泳脖圈,潘俊伸醫師表示,寶寶的身體在水中呈現無重力狀態,加上寶寶的肌肉力量在一歲前仍是偏弱的,如果寶寶戴著脖圈在水中隨意扭動,其實很容易造成頸椎受傷!
那麼,如果寶寶的頸椎已經受傷了,爸爸媽媽又該如何發現呢?潘俊伸醫師表示,如果寶寶的頸椎受傷,會造成身體肌肉力量不夠,最明顯的就是身體兩側的姿勢會開始不太對稱,在平躺時,可能有一邊的手、腳會正常的晃動,但是另一邊的手、腳則會感覺較無力氣,也很少在動。
黃正昌
現職:鷹萬游泳學苑集團總經理、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水上運動學系講師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講師
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委員
中華民國成人游泳協會現任理事
國立中央大學EMBA校友同學會現任理事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EMBA 碩士畢業
台北體專(現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畢業
經歷: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嬰幼兒客座教授
中央警察大學游泳講師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講師
國立中央大學EMBA校友同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事業游泳協會副理事長
2010年國際體育教學研討會游泳講師
2005年墨爾本聽障奧運金牌選手曾紓寧之啟蒙兼培訓教練
鷹萬游泳學苑集團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六及第九屆金擘獎
潘俊伸
現職: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專科主任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
前中國醫藥學院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會員
郭鴻星
現職: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游泳教練講師
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嬰幼兒游泳講師
學經歷: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甲級游泳教練
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嬰幼兒游泳教練
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身心障礙游泳教練
15年游泳教學經驗
【更多精采內文,請看
〔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7月號 ;更多活動訊息歡迎來
〔嬰兒與母親facebook粉絲團〕看看唷!】

想幫自己,小孩,自己與先生,自己與自己的母親找個人診所的心理師,哪裡找?

哈囉,各位媽咪好,
因為私下很多媽咪私我,請我推薦,不要大醫院,有些是個人情緒,夫妻關係的需求
親子關係,或是想要幫小孩個人找專業諮商師。
所以,我又花了時間統整一些資料。
我想要再次強調的是
(1)我雖然採訪過超過20多位諮商師,但我的身分不是他們的個案
我只能就我去到該環境,跟該主事者互動交流多次的感覺,對方每次可能請不同的諮商師回答我的專訪,來做出一些分類。
很多媽咪希望我能直接推薦XXX唯一的一位,甚至三位這樣,我自認我自己沒有這樣的專業能力,且我這樣的推薦非常危險也相當不負責任。對您對我對您家的孩子都不是好事。

在真實認識我的朋友,也曾直接打電話給我說
他4歲女兒說要拿菜刀砍她6歲的兒子,要找諮商師,也是一樣心急著要我馬上馬上馬上推薦諮商師。
我都是一樣如上回應。
我也是母親,我了解自己情緒到了低谷想抓住求助的木頭或是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的那種急切迫切感,但,越是這樣,越不能病急亂投醫。

(2)對於諮商領域比較不熟悉,卻發現目前有所需求的家長,不論是個人夫妻或小孩,我只能就我跟諮商們交手跟漸漸成為朋友的經驗來分享。
(A)跟看醫生跟找老師一樣,您感覺不對頭,不論是誰誰誰在好的朋友推薦,或是對方再有名氣或學歷背景在高(包括台大裡面的諮商師),請您馬上就換人,不要遲疑,一位您不能信任的諮商師,是無法給您協助的。
(B)其實,諮商師跟您從頭開始越陌生是越好的,最好不要搬出什麼您是誰介紹的巴拉一堆,在諮商的領域,諮商師對全然陌生者,更能發揮他諮商的專業來協助您。
(C)僅供參考。有同事私下認為找心理師比醫師好,是因為醫師開的藥物多少有安眠丶鎮定丶肌肉放鬆的成份,目的是希望您放鬆丶睡眠,減少用腦去思考丶感受壓力的時間。且一旦用藥,會有戒斷症狀,建議不要自行停藥。

以下我認為讓我丶讓我丶讓我(強調三次)覺得很實在。且每次訪問剛好訪到的請出來不同諮商師,都讓我覺得很熱心地很溫暖很有耐心地如下
「 呂旭立基金會 」
http://www.shiuhli.org.tw/index.jsp
補充說明:我同事說,呂旭立體系,應該是國內頂尖的了,但是費用不低。
「宇寧身心診所」
附上網址 http://www.yuning.tw/
「 寧靜海診所 」
http://www.njh-clinic.com/
「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 」
http://www.xn--eh1ao52bmzf.tw/
「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
https://goo.gl/BxSgTX

以上,希望媽媽們自己能多花一些時間進一步去了解相關資訊!
得到最合適的協助:)

我個人 ! 我個人! 我個人!(強調三次,表示很重要)的感覺,偏向商業化,我個人不會選擇的諮商診所
(1)格XX
(2)聯X

如果後續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諮商單位,或是我漏掉紀錄的。
我會以留言的方式,補充在這一篇記事本下面。或者有媽咪有相關經驗,也歡迎分享。

最後,我要說一些不是很中聽的話了,如果您有耐心看到我的文字走文至此,我相信您的價值觀或是即使與我真實世界並非朋友,都是個能溝通且與我價值觀至少是能跨到同一個圈圈的家長。
因為我平日也有拿薪水正職工作的,只是工作時間彈性。
當初誤打誤撞成立了這個群組,初衷真的只是覺得
(1)正義魔人的血液在我心中,說我雞婆也好,很多事情真的都是甘我屁事,但我就是忍不住希望更多的嬤嬤們的辛苦錢可以守住,或是照顧孩子其他的時間,可以獲得真的是專業者確認過內容的分享,而非網路上一堆似是而非的育兒相關觀念。
(2)跟我正義魔人有關聯的,我不希望全職或職業媽咪的育兒之路都是在團購,都是在罵婆婆抱怨巴拉一堆的,或是搞個pg也可以搞派系,或是把育兒時間拿來筆戰等等等。
(3)說真心話,我也非常開心,因為這樣誤打誤撞跟幾位媽咪私下變成至少是網路世界我能深深感覺很聊得來,主體價值觀tone真的很相同的,也很希望能繼續保持聯繫,算是互相打氣與分享吧,但是,我先生其實已經開始反映,我似乎花了過多的時間,來個個回應媽咪們私下傳來的一些問題。
(4)其實,我現在也還抓不好這個界線,在努力中。相信目前在這個群組的家長,都是願意將心比心的,我的正職工作與家庭生活是很多時候無法讓我及時回覆您的,雖然我真心能了解身為母親的那種急切感,但請您想想,我可能一天收到20幾位媽咪私下的訊息與問題,我到底該怎麼辦呢?要把他當成正職工作通通詳細的回光光?
有些媽咪,是直接有聽過我的直接錄音,我相信您們都能感覺到吧,只要我在吃飯或休息走路的時間,我都是真心很願意跟您們分享的,但是,若我無法馬上或有時間回您,也只能請您體諒,我也有我個人的限制。因為一直被丟被丟被丟,可能只是我個人感受,會搞得我很緊張,以及,會讓我覺得,好像,您的問題,是我理所當然要去解決的。

以上是我目前真切的發言,最後,就是再次感謝與希望各位往後的多體諒,真心希望大家在育兒的路上都能保持自己與家庭與孩子的身心健康。

http://www.shiuhli.org.tw/index.jsp

為什麼繪本如此重要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
Leonard S. Marcus揭密凱迪克:國際圖畫書大獎的背後故事及影響力」演講
資料參考/《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官方網站、台北市立圖書館官方網站、格林繪本網、《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遠流)
【大標】為什麼繪本如此重要?
    國家圖書館邀請放眼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兒童文學史學家與專業書評家Leonard S. Marcus先生為國內圖畫書愛好者演說「揭密凱迪克:國際圖畫書大獎的背後故事及影響力」。Leonard S. Marcus不但在電視與廣播上主講童書書評,同時是研究兒童文學大師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蘭多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與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的專家。
 
在演講中Leonard S. Marcus談到,繪本是創作者用最精簡的語言將他們人生淬鍊出來的想法與故事與兒童產生互動,一本好的繪本中的文字就像是在吹口哨,有某種神奇的節奏韻律在其中,能自然而然地引領讀者們進入故事情境當中,他就曾經試過對著不會法文的小小孩朗讀法文繪本,雖然他們不懂其中的任何一個字,卻愛上每一個音節。

Leonard S. Marcus表示,在19世紀初期,其實繪本還不被當作藝術形式的一種,當時對於繪本的研究也並不重視探作者與繪者,然而,試著知道與了解一本繪本作者與繪本的相關背景,絕對可以讓讀者更深入體會一本繪本的內涵。
 
此外,Leonard S. Marcus也提到,對美國圖畫書具有重大意義的發展是美術館,專門收藏插畫原作的美術館。位於美國麻州艾姆赫斯特的艾瑞・卡爾美術館,是全美國最大兒童文學插畫美術館,建物本身部分仿效日本美術館。顯而易見:圖畫書藝術已經開始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並被認同為一種新的藝術形態。

【中標】繪本僅扮演階段性任務?
 很多人都認為:繪本就像學游泳時用的浮板,有其階段性任務,當任務完成時就不必了。但Leonard S. Marcus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當父母急著六、七年級的孩子讀《哈利波特》系列時,可能正在抹殺孩子的腦部發展,簡單閱讀所帶來的深層愉悅也被忽略了。
【大標】孩子7歲前活在此時此地的視野
  Leonard S. Marcus談到,孩子在7歲以前活在此時此地的視野(here and now),他們對週遭的世界充滿好奇;大約在1947年的那個年代,多數人認為給孩子的繪本或故事應該建構在虛幻的架構中,例如,最常使用的開頭是「從前從前…」,而不應該是寫實的場景,但Leonard S. Marcus並不這樣認為,事實上,孩子每天日常生活所處的環境依然對他們有強大的吸引力!
 

【中標】繪本滿足孩子內心想忘
     Leonard S. Marcus談到自己3、4歲時覺得自己最喜愛,也是最有重要意義的繪本是一本名不見經傳的繪本,但裡面有非常可愛的兔子,那時候因為自己很想要養兔子,但是沒有辦法養,因此,擁有那樣的一本繪本,總是可以讓他久久盯著書中的兔子圖案看,捨不得放手,對當時的他而言,可以擁有那樣一本繪本,意義非凡。

「說真的,沒有人能知道或是正確預測繪本中的那一個細節、哪一個部分,對孩子產生影響,觸動到了孩子的心靈,讓他將來的某天發光發熱。」Leonard S. Marcus說。



【小標】適合剛有二寶的媽咪念給大寶聽《我是雞蛋哥哥》
   故事媽咪楊沛綸與我們分享她到各偏鄉帶領孩子們一起讀繪本的經驗,她以《我是雞蛋哥哥》這系列的繪本為例,故事是在講述雞蛋哥哥不想長大,一點都不想要當哥哥,他覺得要永遠當小雞蛋,就可以永遠被媽咪被呵護,還有好多好處,故事穿插著許多他中間發生的趣情,例如,雞蛋哥哥的朋友們也一起幫他想好多辦法,幫他變回一顆雞蛋,雞蛋哥哥覺得怎麼可能只有自己不想長大,就問朋友說:「難道你們都不想回到小時候當個雞蛋咩? 」沒想到出乎意料地朋友們都各有各的理由,覺得說他們一點都不想變回小時候。

    故事媽咪楊沛綸說,這系列的繪本很適合剛有二寶的媽咪念給大寶聽,尤其當爸媽真的太忙於照顧新生的小寶寶,很多時候老大會出現退化行為,也想跟小寶寶一樣被媽咪注意與照顧的情況,這樣的故事內容能夠引起孩子的強烈共鳴,也讓爸媽跟孩子有機會一起思考可以如何學習與改變調整;此外,當念這樣的故事給年紀更大的孩子聽得時候,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唷,故事媽咪楊沛綸提到,孩子們會對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很有興趣,她會一邊帶領大家閱讀,一邊丟出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都會開始猜接下來的故事會如何發展,繪本可以說是激盪腦力與激發孩子想像力最好的素材之一。

洪蘭也強調,父母講故事不一定每一次要照著書講,可以自己編很多生活的經驗進去,孩子都喜歡知道父母在他們那個年齡的行為,這樣說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共鳴。
 
【大標】如何挑選好繪本?
【中標】沒有一本繪本適合每個孩子
     Leonard S. Marcus在演講中,分享了自身相當有趣的經驗,當自己的兒子雅各出生時,他已擔任專業的書評人多年,各大出版社經常與他接觸,他自認只要看到好的繪本馬上就會有感覺,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向兒子朗讀自己最喜愛的繪本之一: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的《月亮晚安》(Goodnight Moon),沒想到兒子雅各竟然對那本書的反應表現得意興闌珊,此時,當了父親之後的書評專家Leonard S. Marcus才親自體驗到原來並沒有任何一本所謂優秀卓越的繪本可以適合每一個孩子!同時,他也提出建議:「寧願看到孩子把書拿來玩,也不願看到孩子被強迫閱讀。」

爸媽無法接受孩子不樂觀?

【大標】爸媽無法接受孩子不樂觀?
若是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一樣,就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開心果,然而,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都會期望或認為自己孩子的天生個性就是活潑樂觀的,甚至一看到孩子沒有一直維持笑容,似乎也會很想要「糾正」孩子,認為他們應該趕快打起精神,笑嘻嘻才對,爸爸媽媽這樣的期待真得合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該如何調整呢?

【中標】大人為什麼會不鼓勵孩子表達情緒與感情?
《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一書提到,有時候我們大人並不鼓勵孩子表達感情,然而孩子從一出生就是個表達專家,相當清楚如何讓外界精確知道他們的感受,但隨著時光流逝,每當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卻總得到「不應如此」的暗示!我們從小就接收上一代的這類暗示,所以自然而然的也這樣對待我們的小孩,不讓他們自由表達情緒。當我們關愛孩子的傷心、失望、生氣、難過、困窘、罪惡,或是挫折,我們會為他們難過,但還是不要說出來比較好,因為這樣就不會有感覺、不會難受。


【小標】人為什麼會有情緒?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當感到悲痛或是失望時,可以與他人聊聊抒發情緒,就是要透過告訴他人「不要再做或是說那些讓我們困擾的言行」來獲得排解,開心時可以表現出來讓他人知道自己為何開心,並分享喜悅,他人可以幫助我們延長這份感覺,還有許多情緒像是罪惡感與羞愧,則是驅使自己承諾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要是壓抑或是隱藏情緒,而不是去感受與釋放,情緒就不再是強而有力的溝通工具,緊抓住惡劣情緒不放,怨恨只會不斷滋長,膨脹成為四百萬種的炸藥時,方圓數百里之內都會被夷為平地,大人若不鼓勵孩子表達各種情緒,那麼當孩子在必須表達或是接收各種情緒時,他們就會覺得不自在。

【小標】認識自我包括認識情緒、接受情緒、管理情緒
    否認情緒並不表示它不存在,事實上,它就是自我的一部分,此外,認識情緒是讓人存活相當重要的一個機制,因為害怕、生氣,人才知道要避開風險。此外,情緒還有社會性功能,讓我們可以感受他人的情緒、了解他人,有助於人際互動。因此,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邱珍琬教授提醒爸爸媽媽,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應該引導孩子幫各類情緒命名,讓他們能夠去感受與經歷什麼是開心?什麼是難過?什麼是生氣?接著再進一步與他們一起去正視情緒,並且學習管理情緒。

【中標】「讓孩子的情緒能夠完整發展」應早於培養正向態度

翁士恆助理教授更進一步指出,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應優先於爸爸媽媽想要培養出孩子的正向態度,就是必須要讓孩子的情緒能夠完整正常的發展出來!那麼,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當孩子感到生氣或是難過時,協助他們將這些生氣、難過情緒表達出來,接著,導引孩子看見其他的可能性,同時,爸爸媽媽也要學習觀察孩子的開心是不是真的開心,孩子的難過是不是真的難過,而不是跳過這些階段,直接要求孩子要能夠馬上變得開心或是去逗孩子開心。「事實上,我在作兒童心理治療的時候,也一定會先讓小朋友們有充裕的時間去抒發他的難過。」翁士恆助理教授說。

媽咪們的煩惱

案例1

醫生您好,
最近我1y2M的女兒最近睡覺前開始會哭鬧,而且晚上和下午小睡都是大哭還配一點尖叫,只要放到我們的大床上就好一點,我曾經懷疑她想攻占大床,不過接著發現她這一兩個禮拜狂咬固齒器也會流口水,不知道是長牙不適,或是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種狀況呢 ?
                                                                                                                                   煩惱的媽咪 敬上

醫生回答:
哭鬧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和狂咬固齒器有關,也剛好有牙齒正在萌出當中,那麼很可能就是所謂的「萌出性牙齦炎」,也稱作「萌牙性齒齦炎」。造成萌出性牙齦炎的原因,是因為長牙的過程中,牙齒必須穿破牙肉才能破繭而出,因此常會造成周圍的牙肉紅腫及發炎。等到牙齒完全長出來以後,狀況就會解除。這種情形不只長乳牙時會有,長恆牙的臼齒時也會,也類似成年人長智齒時的牙冠周圍炎。

如果咬固齒器還不足以緩解她的不適,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沾一點溫水,輕輕按摩長牙部位的牙齦。也可以用冷藏過的蔬菜棒讓她咬,或者可以將冰塊、冷凍的母乳、副食品的冰磚,先用紗布包著,再冰敷附近的牙齦。另外也有一種長牙舒緩凝膠,專門用來舒緩長牙的不適,但目前在國內還不是非常普遍。

最後要提醒大家,小孩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陸陸續續在長新的牙齒,因此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給長牙齒,例如發燒、腹瀉、身體不適等等,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能奏效,建議還是讓醫生檢查一下,看看是否除了長牙之外,還有其他問題,以防萬一。

案例2

醫生您好,
我想要請教,兒子目前是1歲整,他之前是跟我跟先生睡在同一個房間,他睡在他的嬰兒床上,最近我幫他布置好了他獨立的房間,也買好了兒童床,是否可以開始進性獨立睡在一間房間的訓練呢?是不是會太早?想向醫生請教一些好的方法,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如果兒子哭鬧不肯自己睡,該怎麼辦呢?


                                                      想讓兒子獨立睡一間房的媽媽  敬上

醫生回答:
小朋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睡自己的房間呢?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最基本的原則是循序漸進,不要「呷緊弄破碗」,反而弄僵親子關係。您的寶寶現在1歲,而且可以自己睡嬰兒床,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睡一間的初步條件。再來就是看父母是否下定決心,如果寶寶一哭就抱回來,或者寶寶跑回父母房間,爸媽就心軟,就不容易成功。

一開始可以等寶寶睡著後,再抱過去他的房間。這時候可以將父母房和小孩房的門都打開,至少在空間上感覺是相通的。如果寶寶半夜因為不安起來哭,父母可以及時出現,讓他感覺父母就在附近,有安全感。如果寶寶半夜自己又回到父母房間,可以稍事安撫,但最後還是要將他送回小孩房,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

等一切都沒問題了,可以改在寶寶的房間,陪伴他入睡,等他睡著再離開。最後才是讓寶寶單獨在自己的房間入睡。同樣的,這些階段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達成,也因人而異,沒有一個定數。如果真的不行,就等寶寶稍大一點再嘗試。對小孩來說,安全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要動不動就拿虎姑婆之類的來嚇他,晚上才不會更害怕。如果他前一天有自己睡自己的房間,也記得要好好鼓勵他,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更喜歡自己睡一間房。

案例3

醫生您好,
我兒子目前7個月,喝配方奶加副食品,晚上10點喝完奶,半夜1點,3點,6點都起床喝奶,害我作夢都坐到世界末日要來了,請醫生分享好的方法,幫幫我。
                                                                                                            嚴重睡眠不足的媽咪 敬

醫生回答:
一般在六個月大後,夜間的睡眠就會漸漸拉長。七個月大,照理來說應該可以不用夜奶了,晚上起來三次,次數的確太多。就您的狀況而言,要先弄清楚,寶寶半夜起來,是否真的每次都是肚子餓?每次都要喝奶?如果只是喝一點點就不喝了,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或需求,例如尿布濕了、環境太冷或太熱(季節交替時)、突然來的噪音(例如沖馬桶)、生病不舒服(鼻塞、脹氣、發燒)、或其他家人突然開燈造成的光線刺激等等。

如果寶寶只是需要人家安撫,可以輕輕拍拍他,或是使用奶嘴,真的不行再抱起來輕輕搖,等寶寶再度入睡。有些媽媽擔心吸奶嘴會造成暴牙,其實如果只有在夜間使用,而且每次不超過30分鐘,只要在兩歲之前戒掉,就不用太擔心牙齒排列的問題。特殊的情況是如果常常罹患中耳炎,就要提早於十個月大之前戒掉奶嘴。

還有一個可能原因,是寶寶白天睡太多了!寶寶在三個月大之前,沒有日與夜的分別,常常日夜顛倒,三個月大後就可以開始讓寶寶學習分辨日夜。如果在室內,白天陰陰暗暗的,晚上燈又開很亮,那寶寶就會一直處於混淆的狀態,無法建立日夜的規律。建議白天要打開窗簾或開燈,也別讓寶寶睡太多,晚上就寢前兩個小時,不要跟寶寶玩的太亢奮,以免寶寶越到晚上越有活力。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最好有兩個人以上輪流照顧寶寶,或者多利用寶寶睡著的時候跟著一起休息,這樣媽媽才不會累壞了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參觀20家園所實戰經驗+採訪工作的震撼教育!家長到底該如何選幼兒園PART3 ?

幼兒園參觀心得

1.新莊

家住新莊,當時參觀了住處附近幾間幼兒園,大致來說我們夫妻倆較注重空間整潔與明亮(而且師資也無法預先看得出來) ,記得有遇過園長很愛乾淨,一直抹東擦西,可是整間幼兒園都舊舊髒髒的非常詭異;也看了小巷中住家改建的幼兒園,設備偏舊不說,長長的迴廊伴隨兩旁的教室非常灰暗,沒有光線的屋子讓人呼吸都覺得有潮濕感;也有幼兒園一看軟硬體都非常得體,但標榜蒙特梭立式教學,故每班各年齡層的孩子都有,而教室空間小到我覺得自己一轉身就會踩到某個幼兒。最後看到後來我家兄弟倆就讀的園所(傑瑞兒童村),一進大門有戶外遊樂區,在雙北地區感覺已不可多得,室內也很乾淨光亮,當時因為育嬰假一打二帶著兩兄弟讓我累翻,所以急著想把才2歲半左右的哥哥丟入幼幼班,心裡又難免不安,希望孩子能早日適應(以及原諒我不想陪他24小時),在內與接待老師聊天的同時,也順便觀察來往的孩子與老師的互動,幼兒園年齡層的孩子頑皮是一定的,老師們也不會因為有參觀家長在就不敢管教,反而我覺得每個孩子的表現幾乎都健康快樂,其實在與每個園所的接待人員談話時,有很大部分是靠媽媽的直覺,不需要一開始就讓我能夠體會老師們對孩子有多大的熱忱與耐心,但我不想把孩子送到初識時就有造作感與假惺惺老師的園所,或是我進去後就覺得不舒適的空間。相對的,孩子從溫暖(能夠盡情撒野)的家到一個新環境生活,媽媽們擔心的分離焦慮時間長短,才是入門的重點,我在哥哥試讀的那幾天,會不定時的去接他,以當日在園內的時間長短觀察他的心情與反應,回家後再慢慢問他與老師的互動還有跟同學做了什麼遊戲。幾年以來老師也會不定期連絡我報告孩子在校適應狀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生活態度、學習狀況有什麼改變,真的他也一直很愛去上學,與老師同學朝夕相處。        其實我不確定目前孩子就讀的幼兒園是不是我最滿意的,畢竟我沒有讓他轉學,但我覺得媽媽們應該要有自信,孩子從我們懷胎10個月產下的迷樣生物,養育成聽得懂人話的半獸人(咦?) ,我們一定是全世界最懂他的專家,不管我們最重視幼兒園哪部分的優缺點,孩子的喜怒哀樂,他臉上是不是真正快樂的笑容,我們一看就明白如何取捨的。以上,是真實新莊的上班族媽咪分享的第一手資訊無刪除無效正的聽打稿件,希望對於,必須得送幼兒園的媽咪或媽咪們的朋友們,能有所幫助。但我想在強調,文中出現這位媽咪最後選的新莊幼兒園我也沒念過也沒參觀過。

此外,昌X公幼是大魔王最好別去,就是政大新聞學妹送過,八個月就休學,貼標籤化活潑與文靜與不吃飯的小孩,還在其他孩子們戶外玩樂時間,請他們三位默默去廁所默默懲罰小孩趴下來檢毛髮提水桶罰站(我訪問的律師私下還說喔~那這老師也滿有腦子的,廁所無法裝監視器)既然不能馬上讓這樣心地很糟糕的老師離開,那至少有朋友在新莊的,就先撇除這家吧(消極抵制)

2.中和

南山附幼。我朋友也很推薦,說他兩個孩子都是讀這家的~我聽到的幾個我覺的不錯,分享看看~

1、戶外空間很大,高中部對於操場的使用度較低,所以小孩不會跟大朋友混在一起玩,是安全的
2、環境衛生,聽說老師一天要擦N次教室環境和桌椅,小朋友下課後每天都要用在做一次完整的清潔
3、空調設備,有空器交換機,一旦偵測到教室內二氧化碳過高時機會啟動空氣交換
4、心態很開放,家長任何時間都可以進學校進教室看小孩狀況,ex,小孩忘了帶東西,老師會開門然後問家長要不要直接拿進去,但很多學校通常只能交給老師,由老師轉交=>我覺得至少老師們不怕家長看代表比較不會亂來

這些是我覺得還不錯的地方,至於雙語啦!學什麼啦!還不是我的重點~
然後我也在網路上看過評價,說他的小孩讀南山兩個月沒生病,只有小流鼻水~應該是環境衛生真的維持的不錯~

據說就是家長、小孩很好,老師很辛苦的一家學校。

以上是洪麗婷媽咪今天私下分享給我,徴得她同意,她也願意熱心在這分享給大家,我就直接轉貼了,參考看看。

參觀20家園所實戰經驗+採訪工作的震撼教育!家長到底該如何選幼兒園PART2 ?

【容易生病或是中標,如何避免?】

小孩:良好的飲食與作息,規律且有效的運動。
幼兒園法規有明訂「每日」都要「出汗性」「大肌肉」活動,許多私幼為了學科教學,犧牲了戶外活動的時間跟機會,對孩子來說除了健康不及格以外,在轉注力跟體力上也容易降低。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雙薪+晚下班,為了能和孩子有多一點相處時間,容易讓孩子不知不覺跟著晚睡。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共同的時光,但是勢必要有所取捨,具體的方式,平日可以朝向「重質」的方式試試看,提醒孩子早睡,睡前做點時間較短的活動,假日可以「重量」,做時間比較長的活動,甚至多到戶外去。

【團體生活非要在學校才能達成任務嗎?】
提早上幼兒園其實有好有壞,像我很有感的就是「變有點不可愛了XD」
孩子要社會化勢必會變得油條,純真也會變少一點。
而且為了適應人很多的大團體生活,「個別」的需求相對就比較難滿足一點,當孩子有特別的表現跟想法,可能就被多數的聲音蓋過了(老師或許不是故意的,因為1對多只能盡量顧及多數)

參與團體有很多方式,跟著父母到外面也是,到一個適合孩子的環境跟幼兒或兒童活動,就能達到團體的效果了。
我們的社會是「混齡」的,我們每個人都一定需要跟比自己大、小,各種經驗豐富、缺乏,能力高、低的人相處,但在幼兒園,除非是蒙氏或混齡取向的學校,不然孩子通常都跟同齡孩子相處,能學習到「我被同儕照顧或我照顧同儕」的機會與深度相較降低很多。

不過,學校大團體生活畢竟跟外面的社會有很多不同,為了能銜接義務教育的體系,也建議孩子在大班可以進入學校經驗具有團體規範與師生模式的群體。

【有戶外時間空間,難保孩子真的天天都會有足夠的時間在戶外玩丶活動。】

很容易作假的原因
1.有些學校會拍照紀錄(教育局會抽查),但是照片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叫小孩排隊輪流拍照就收工回教室寫作業
2.孩子的時間觀念弱,幾乎無法從孩子口中確認是不是真的有玩丶玩多久。

但是能從一些狀況看出端倪瞭解的就是,針對學校一天的作息表跟簿本作業數量來看

每天一堆作業的、排滿滿才藝課的,絕對不可能有空出去玩!
其實這也是呼應(抓住)大部份家長的期待,要孩子英文頂呱呱丶我孩子音樂有天份不可埋沒等等丶你們是在混嗎?我孩子到底學到什麼,我看不見。

戶外空間有,但小到根本容納不了一個班級人數的,我也不相信有辦法讓全班孩子都有足夠空間跑跳,光排隊就飽了...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參觀20家園所實戰經驗+採訪工作的震撼教育!家長到底該如何選幼兒園PART1 ?

參觀過的20家幼兒園,跨大安區,信義區,中正區,中和區,加上之前為嬰兒與母親雜誌,做過一篇採訪報導,前前後後採訪了20位新莊區,林口,內湖等媽咪的經驗。私下真想想要寫下的心得:

(1)如果真的是因為家庭經濟或是長輩們的壓力,或是另一半跟自己心裏面已經決定認為送孩子去幼稚園,那提早安排參觀,絕對必要。壓力完全不輸找婚宴場地要提早一年的概念....一定要提早至少半年到一年搜尋與參觀幼兒園,尤其是有些大家都認為的好的私幼,其實都是需要排隊候補的(我也是當媽後開始跟老公參觀後才有的震撼教育XD),即使經濟能力足以負擔,根本也無法短期間內想去念就去念,或者是想轉學進入就讀,就可以馬上進入。

(2)強烈建議,已經下定決心準備好要將孩子送去幼兒園就讀的家長們,要在公幼要抽籤前就要先把心儀的學校先看過一輪,因為,通常公幼抽籤結果一出來,沒有抽中,才開始尋找私幼的,要找到自己滿意的幼兒園很難,私幼往往也是滿額狀況。

真心覺得目前台灣的幼兒園體制畸形化,真的是私幼有錢也不一定進得去,講得很白,是私幼校方在選擇家長。(反正你不進來,後面還有一大串粽子的人等著要進來),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公幼抽中的比例是1%......

我想這跟現在台灣學齡前的PG或外面開的一堆親子英文,學齡前共學,學齡前塗鴉,積木,芭雷,體操,親子烘培數不完的課程為何可以大興其道,滿地開花也有有非常大關聯性吧,幼兒園不論是什麼原因,反正就是進不去就讀,那麼家中經濟狀況許可或媽咪可以(或自己)想帶的,總是都會開始紛紛找地方幫孩子耗電,一方面也是讓自己不要宅在家,一方面當然也是對孩子的學習,有某些期待,希望既然進不去幼兒園,那至少可以學些什麼? (尤其我們這一代與我們小時候已經大不同了,我跟先生小時候都交給祖父母帶,其實也沒有現在這一堆說早教也不為過的五花八門的選擇,祖父母體力也不夠,也不可能像全職媽咪一樣,到處選擇優質老師跑堂的概念,幾乎把每一天的行程的塞滿)

(3)若可以,與其在家上網蒐大家或部落客分享的各種經驗,不妨去公園找人聊天,能蒐集到更多在地學校資訊!若可以,白天帶孩子去周邊公園玩的時候,可以刻意主動找一些原本不認識的家長聊聊天,比起自己單打獨鬥自己在家上網查蒐,反而能收集到住家周邊區域在地學校的資訊!

(4)幾乎每位家長都想要「空間大」「師生比低」,但是,法規規定公幼本身的師生比就1:16(3歲以上),不論是全職媽咪或是上班族媽咪,只要家中有學齡前孩子,僅僅是1打1或1打2都常喊:「累翻了!」若設身處地來想,幼兒園老師(工作者)真的是很辛苦,倘若有些老師面對壓力時缺乏調適能力,或者原先對孩子們的熱情就不是很高時,不難想像某些老師可能就會使用不適宜的管教方式去管理孩子

或許,不見得是直接性的體罰,但是,有時候威脅性或是吼叫性的語言,對小小的心靈來說,也是另一種傷害吧!?因為就連成人,也都希望彼此間的對話交流是有基本禮貌與尊重的,更何況是孩子?

(5)我因為想要維持採訪工作的緣故,所以找的全都是半日班,女兒接近兩歲時開始找的時候才發現並非所有私校都願意收半日班學生,建議打電話預約參觀時就先問將可以問的基本地問清楚。像我當初就是想要找半日的幼幼(我連繳交全日班的費用我也願意接受唷)

但我就是要半日,我上午採訪或進攝影棚拍照,下午陪女兒到處玩,但其實光是這個點就讓我不得不捨棄掉許多家幼兒園。滿妙的是有一家在大安信義區的,他們收孩子的時間是早上10點,到下午4點。但我跟先生去,覺得我們覺得就是沒有緣分,TONE調沒有很合,的確私生比超級超級低,三到四個老師總共照顧12個混齡的孩子,但限制超級多,例如:

(A)只可以10點到4點接,我忽然如果彈性工作想早一點接,或是我有問如果我只有某天下午早接來帶女兒出去玩呢?我跟先生的感覺,園長顯示專業權威的說,你大可利用四點之後或六日跟孩子們相處。不差這每一天的這一點時間。
但我覺得為什麼沒有差呢?我小時候爸媽都是各自從商的,其中一位甚至自己開公司,我最渴望的說穿了就是希望他們能多花更多的時間陪我。
(B)很有權威感的人至少讓我跟先生都覺得基本溝通,就是您把專業凌駕我們之上,那日後我們覺得有些疑問,是否也被您的專業感所壓過去呢?這是我們放棄這家學校的原因。

(5) 我可能因為採訪工作關係,對於蒙特梭利教育有訪過總會等相關培旭師資的人員,我還在參觀後私下去個個請教我覺得比較可親,且有專業蒙特梭利證照的老師,其中還有一位在東京幼兒園工作的日本老師,我偏向的概念是說,應該是說,決定要送,有些幼兒園會跟爸媽說最好一定就要送全日,但,其是針對個體來說,這樣沒有比較好,那只是一種話術,跟方便園所管理。
(A)其中之一,他們是怕其他的孩子有樣學樣,在吵說為什麼XXXS可以早走,換句話說也是方便管理。
(B)應該是說,如果選擇半日班,最好是要穩定地出現在學校,但跟全天或是每天應該要在學校待上多久時間,關係並不大。
(C)這邊所說,穩定出現在學校的定義是,不要忽然一個月消失跟爸媽遊山玩水~也不要每一週跳著,本真二四想去才去~下周一五想去才去。這樣會造成的問題是,當孩子年紀偏大,對同儕的需求或相處有感情,他們會有穩定的時間可以見面熟悉,並且解決彼此的誤會。
我覺得很有道理的一個經驗談,就是擁有蒙特梭利的東京幼兒園老師跟我分享的,只是純被我私下問,純分享給大家 :

孩子到了5歲的年紀,如果她在學校跟A朋友發生了誤會與衝突(通常孩子其實忘性比大人還大,也不會斤斤計較),但如果她是一個月後,或是5天後才又出現,兩方或雙方之一忘記了,該如何學著去道歉溝通和好。那麼孩子們就少了機會去互相化解誤會,學著和好。

所以,反過來說,如果,孩子至少能穩定的,例如,一三五出現在學校,那麼他們雙方就會知道,喔~下一次我見到對方的時間是周三,那麼,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跟可能學著與同儕相處。而不是把幼兒園當作是家長忙碌時的臨托,來去匆匆,只是要老師看雇的場地,也不是只是所謂變相的補習班才藝班,孩子從幼兒園所能夠得到的更多。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分享,很能說服我。

(6)總結上面,主要是學齡前確實孩子需要時間熟悉他的學校環境跟學校的主要照顧者(老師),但是!如果只打算送半日的爸媽不需要有壓力,送半日班對兒童發展根本沒有影響,不需要被某些幼兒園的話術所唬住。只是,送了半日,最好不要這一周我二四想去,下一周我一五才去,下下周我帶孩子出國全部去,下下下周我只有三讓她去,其他天我都可以(想)自己帶,這對孩子來說,才叫做不穩定。


(7)我之所以沒有去那一家幼兒園雖然師生比低得不得了,老師也很溫柔的園所,反而是園長說 : 他從不只是收經過,然後進來說要參觀的。
對我跟先生來說,其實滿震撼的,會有一種老師非常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階級化的感覺。
一般家長們會想要找距離近的方便接送真的是很基本的要求XDDD
如果說為了尋找好老師好學校翻山越嶺,讓孩子在校車上去也一小時回來也一小時,我先生說他小時候就曾經念過這樣的學校幾個月,他記到現在,每次都最後一個下車XDDDD

但這個園長的意思是認為只是散步經過,的只是晃壓晃的晃到園所來按門鈴的家長=不夠用心.......我跟先生都認為,這真得太過武斷,也太無法同理家長。沒有那麼多家長有那個經濟條件許可,可以要出門上班,然後選一個離家要開車一小時的學校,老實說,孩子耗費那麼多時間在往返通勤,消耗的也是家庭相處生活的時間呀XD